全本书斋

字:
关灯 护眼
全本书斋 > 南齐书 > 卷五十四(8/10)

卷五十四(8/10)

臧荣绪年幼时父亲便亡故了,他亲自种菜浇园,用以供奉祭祀。母亲死后,于是便撰著《嫡寝论》,洒扫房屋,设置筵席,每遇朔、望之H便按礼拜献,甘珍美味从不先尝。

臧荣绪性格纯厚喜好学问,他搜集束晋、西晋史合成书,分纪、录、志、传,共一百一十卷。隐居在京口教授门徒。南徐州征辟他为西曹,举荐为秀才,都不肯应允。齐太祖作扬州刺史时,曾征召臧荣绪为主簿,他也不来。司徒褚渊年轻时曾经亲自寻找过他。齐建元年间,褚渊禀告太祖说:“臧荣绪是朱方的隐士。从前臧质在宋朝时,以国戚身份出任彭岱的牧守,曾招引他为辅佐,但这并不是臧荣绪所爱好的,所以藉El有病而请求免职.他坚守归隐之志,身居草屋,虽条件艰苦,渗漏潮湿也觉安宁,以浇园种菜终老一生.与朋友关康之都沉溺于典籍,追记古事著书立说,撰有《晋史》十帙,赞论虽没有显示出超卓的才华,但也完全能包罗统括一代之事。臣年前去京,早已与他相见。最近告诉他要取用他的书,他已送出,希望能收录进石渠秘合,供博采异闻鉴别善本之用。”齐太祖回答说:“公所说的臧荣绪,我很记得他。他有史书。想把它收进天禄阁,很好。”

臧荣绪看重和爱好《五经》,他对入说:“从前吕尚奉献丹书,周王斋戒降位以迎;老氏、释门的教诫,都有礼敬的仪式。”为表明至道,于是便着《拜五经序论》。因孔f生于庚子日,故常常在逭一天陈列《五经》叩拜他。自号“被褐先生”.又认为饮酒会淆乱德性,所以平时言谈常以酒为诫。齐永明六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当初,臧荣绪和关康之都隐居在京口,世人称为“二隐”关康之字伯愉,河东人。世代居住在丹徒县,以研学古代典籍为业。四十年不出门,不肯应承州府的招聘。宋太始年间,征召为通直郎,不就任。晚年因为母亲年老家境贫寒,所以要求做岭南小县的县令。性格清正简约,独自居一室,很少与妻小相见,也不与宾客交往。弟子以学业相传授。特别喜好《左氏春秋》,、齐太祖为领军时,平素也喜欢《左氏春秋》。关康之送给齐太祖《春秋》、《五经》,是经他亲手句读校定的,并且还有十余条论述《礼记》的文字。齐太祖非常高兴,很是珍惜这部书。,死时还遣诏命将这部书放入冥宫。关康之卒于刘宋末年。

何求字子有,庐江郡潜县人。祖父何尚之是宋司空。父亲何铄为宜都太守。

何求于宋元嘉末年为宋文帝的挽郎,初仕著作郎,中军卫军行佐,太子舍人,平南参军,抚军主簿,太子洗马,丹阳、吴郡丞。何求性格清淡没有过分的欲望。又官拜征北参军事,司徒主簿,太子中舍入。宋泰始年间,何求的妻子丧亡,归葬在吴县旧墓中,授职为中书郎,他不肯拜受。仍住在吴县,居住在波若寺内,足不出产,谁也见不着他。宋明帝驾崩,他才出门赴京奔国丧,被授为司空从事中郎,不肯就任。于是便拜官为永嘉太守。何求当时寄住在南涧寺内,他不肯前往台省,请求就在寺中拜受,获得许可。一天晚上忽然乘小船逃回吴县,隐居在虎丘山。又授职为黄门郎,不肯就任.齐永明四年,世祖让他做太中大夫,又不就任。永明七年去世,享年五十六岁。

当初,何求的生母工区被他父亲害死,何求兄弟因此没有做官的兴趣。

何求之弟何点,年轻时就不肯出仕。宋朝时曾征召他为太子洗马,不就任。隐居在东离门外卞望之的墓旁。他性格循顺善良,很少亲附名人。齐建元年间,褚渊、王俭为宰相,何点对人说:“我作《齐书》已经完成,赞辞云:‘褚渊出身于豪门世族,王俭也门第高贵家族华丽。若不是依赖于母舅之力,怎能够关怀体恤亲戚之家。”’王俭原想会见他,知道见不着,才打消了这个念头。齐永明元年,征召他为中书郎。豫章王亲自登门造访,何点却从后门逃出去。竟陵王萧子良闻知此事,说:“豫章王尚且不能够使他屈就,我更不能提出这种要求。”于是赠给何点嵇叔夜酒杯和徐景山酒枪以表达心意。何点常自得其乐,虽然一喝酒就醉,但交游宴乐时仍不离酒。永元年间,京都常受敌寇的侵扰,何点曾把亡衣结成下裤,与崔慧景共同讨论佛教教义,其归隐的行迹多是这样。

何点之弟何胤,有儒学造诣,也怀抱着隐遁之志,将居宅命名为小山。齐隆昌年间他为中书令,因是皇后的堂叔而受到亲近恩宠。齐明帝即位,何/乱便出卖了田园住宅,准备顺遂自己归隐的心愿。建武四年,他为散骑常侍、巴陵王师。听说吴兴太守谢础辞官,何胤深恐落在他后边,于是上表辞职不等回音便擅自离开,隐居在会稽山。齐明帝大怒,命有司上奏弹劾何胤,然后再发布优待他的诏书。永元二年,征召何胤为散骑常侍,太常卿。

刘纠字灵预,南阳郡涅阳县人。他本是中原旧族,迁居到江陵。他年轻时便节操高尚,好学上进,必要取得爵禄后方归隐。宋泰始年间,官至晋乎王骠骑记室,宣厘县令。后罢官归家,便选择幽静处居住,不食五谷,以吃山蓟及胡麻为生。

齐建元初,豫章王为荆州刺史,教人写信礼请刘虬,要聘任他为别驾,与他同时受到礼请的还有同郡人宗测、新野人庾易,刘纠等人各修书答谢,却都不应允受召之事。永明三年,刺史庐陵王萧子卿表奏朝廷,请加授给予刘纠及同郡人宗测、宗尚之、庾易、刘昭五人蒲车束帛之命。有韶征请刘纠为通直郎,不就任。

竞陵王萧子良写信向他表达心意。刘纠回信说:“我一年四季经常患病,平时以浇园种菜为业。若使我余生能在山泽间得到舒畅,暮年情趣寄托在鱼鸟身上,这难道不是唐尧、虞舜对我的深重恩典,周公、邵公对我的宏大惠泽吗?刘纠进不研究机巧玄妙,没有孔门之徒、稷下学人的论辩才能;退不费神脱离物累,没有终老于坟间树下的节操。远来的恩泽既已洒下,仁爱的规劝也已表明。我谨收起被认为是樵夫牧人之类的嫌疑,对您表示越工勾践‘轼蛙’般的敬意。”

刘纠笃信佛教,他穿粗衣布衫,礼敬佛而吃长斋。注解《法华经》,亲自讲说佛教教义。因为江陵西面的沙洲远离人群,于是迁居到那儿。建武二年,有诏征聘为国子博士,他不就任。这年冬天,刘纠病重,正午有白云飘绕在屋檐下房门内,又有香气及磬声,这天他便亡故了,终年五十八岁。

【1】【2】【3】【4】【5】【6】【7】【8】【9】【1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