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字:
关灯 护眼
全本书斋 > 梁书 > 卷五十(9/10)

卷五十(9/10)

伏佢,任豫章内史,伏佢的事迹记载在《良吏传》中。

伏挺自幼聪明,七岁时能读通《孝经》、《论语》。长大成人之后,很有才气,喜欢写文章,他作的五言诗,善于仿效谢康乐的风格。伏挺父亲的朋友乐安任防深深赞赏他,认为他是奇才。任防曾经说:“伏挺这样的人才,京城当今没有第二个。”齐代末年,州中举伏挺为秀才,伏挺的对策在当时居于第一位。高祖义军来到京城的时候,伏挺赶到新林去迎接义军,拜谒高祖,高祖见到他十分高兴,称他为“颜子”,提拔他为征束行参军,这时候伏挺才十八岁。天监初年,伏挺被授为中军参军事。伏挺的住宅在潮沟,他在宅中讲论(

伏挺年轻时就有很大名声,在当时又和人相处得很好,朝中身处要职的权臣和无实权的闲官,多数与伏挺有交往,所以伏挺不能久处隐退的地位。当时仆射徐勉因为有病请假回家,伏挺写信给徐勉以揣度徐勉的心意,信中说:

从前士德怀念旧友,思念之情萦绕数日;王辅嗣想念友人,忧思不断长达一旬。由此可知,祇要是深情相系,无论贵贱,思念之情是相同的。何况像你,施仁庇护百姓,仁德广布天下,对我们家有隆厚的恩德,对我又有知己之恩,我更是时时眷念。但是你身居朝廷,我闲居山野,山川阻隔,地位悬殊,虽然时常拜读你的诗文,但却没见到你。《东山》篇中远行的感叹,什么时候才能回归;西风曾引起人们的思乡之情,我面对此情此景,又哪能不触动思念之情。更加上静居空屋,没有友朋交往酬答,秋风四起,园林枯黄。山野凄凉寂寞,秋虫吟叫。胸中之情不好直接写出,但内心的情思又不能没有寄托,因而时时凭藉吟诗作赋寄托情怀,往往能凑足篇章。扬雄学问深而广,还有人担心他的文章被用来覆盖酱瓿;惠王学富五车,更被人指责为杂乱谬误,何况我这文章更不值一提。有一天姑且呈献短文给你,想不到你却给予超乎寻常的赞赏,承蒙你优厚的关照,回信连篇累牍地夸奖,我捧着你的回信,一次又一次地诵读,衹怕你称赞太过分,超出了标准。从前曹子建不想随意称赞陈琳,就是担心被后代人嗤笑。现在你给我过多的赞美,恐怕会影响你的名声。

我隐居在草莱之中,见闻很少,凭藉歌谣听到一些,从轿夫牧人那裹学到一些。仰承公卿的谆谆教诲,最终养成简易通达的习性,娱肠的美味、悦耳的音乐都渐渐槟弃,安适的居室、盛美的景象也全都涤除。绫罗美服、丝竹乐器,全都丢弃不用;一丈见方的小屋、一张小小的圆桌,三杯薄酒的嗜好依然保留。所以我认为人间形势变化,我处在域外却情怀淡泊;每日诵读诗书,教授学生,显扬我益柔损刚、舆世无争的胸怀。我追慕留侯张良的辟谷长生之道,向往陆韩鲤那样辞去荣显职位。我眷念束都,寄情南鱼,捧读你的来信,感到确实符合我的情况。虽然感到十分荣幸,但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现在帝业安宁,战事平息,顺道应时的圣主接受天命,百姓恭顺敬奉圣明的君主。众多之人归服,像展氏那样的仁德之人也奋发而起,辅佐圣主;面对浩浩白水,像宁叟那样的贤才也正想褰裳渡水,归顺圣主。由此可知君子是为了济助世人,按道义行事,并非是谋求私利。想追随赤松子作神仙之游,谁能做得到?衹希望进入仁寿之域,安定天下,祈求多福。上天虽然不说话,但四季顺行,万物生长。这样,百姓得到庇护,官吏不会被免职,贤人不再隐于空谷,低贱之人也能蒙受赏赐。逭难道不是盛世之美吗,遣难道不是盛世之美吗!从前杜真把自己关在房屋裹,不应征辟;郎宗挂冠悬印,逃隐于幽野,这样做很难啊,遣实在并不是我的愿望。井丹生性高洁,也还是和权贵交往;司马相如傲视世人,但在家乡也表现出华贵的身份,我常认为这样处世就会获取安泰的生活,每每暗中倾慕他们。我正想拥帚清扫道路,延请我思念之人,热情款待,请你在农事闲暇之时光临,不要我再行邀请。

我虽然喜欢写文章,但是不能投合当代之人,又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和操守,顺应时俗。像壬迂仿效旦塞王嗜食昌蒲那样,我也倾慕前贤,有所偏好,因此撰写文章,不以自己鄙陋浅薄而羞愧,面对被人称为龙门的司马迁也毫不忌惮。从前遇曲玺赞赏委墓量卿,刘孟公赏识张仲蔚,他们还衹是受到学识渊博通达之人的赞赏,都称得上是美善之事,何况我受到一代宗师的赏识,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近来没有提笔,未去书信及时请安,现在姑且仿效东方朔,献书给丞相,需要重新抄写,就请你指正润色,如果遇上子侯,也请再行修正。

徐勉回信说:反复阅读你的来信,全篇文字,列举出世入世之事,谈及隐退仕进话题,事理周详,意趣深远,打开你的来信拜读,更增加愤激感慨之情。你是大州荐拔的秀才,刚成年就进入朝廷,参与政事,纵览百家之书,涉猎六艺之学,看眼神就表现出你的俊美聪慧,观神色就显示你的俊逸明达,你如同鲁国的名驹,是才学超群的年轻后辈,你超出云中白鹤,品格高洁、志向远大。曾经在大邑中验证你的才能,在富裕之乡试验你做官的能力,将要像子游作武城宰那样施行礼乐教化,像朱邑在桐乡为吏那样留下惠政,被百姓歌颂,哪裹会同卓茂、鲁恭那样忠诚专一的官吏同年而语呢?你杰出的才能将要受到赏识,皇帝要授予官爵,戴上冠簪,系上绅带,加进朝廷官员的行列。而你却仰慕隐退之举,怀着自己的聪明想法,认为已经官职增高会成为自己的拖累,从中领悟恩宠过多要委婉拒绝,于是就从尘世中退隐,实在使我十分钦敬。何况在金商时节,素秋降临,林野萧条,没有人一起游乐,衹是在典籍中涉足,在儒道两家学说中遨游,外物和自身全都忘怀,个人的宠辱又哪会在心中滞留?造实在也是一种欢乐,享用的方式不同而已。现在皇上远见博闻,向四方访求贤者,昼思夜想,寤寐难忘。贤人都从幽谷中出来,隐士也都引领而望,期待圣主。天下有道,仍然贫贱就算是耻辱;离开人群,不能够与鸟兽同群。所以应当抛弃披萝带荔的隐居生活,出来加入朝臣百官的行列,不要违背乱世引退、太平盛世就应出仕的准则,这不也是一桩美事吗!

我缺少佐助明主治理国家的才智,也没有济助世人的能力,祇是禀承朝廷的准则,不敢荒忽懈怠,才寡力弱,任重道远,我内心惭愧,不止一天。天下有道,百姓都是尧舜时代的百姓,作为朝廷官员,我们还有什么事可干?因此可以以疲困病弱为藉口,过着闲逸的生活。假如天下统一,车同轨,书同文,守卫边防的军队不再来报警,朝廷制订礼乐制度,刻石纪功,封禅泰山,然后就脱下官服,回到自己茅舍,实在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我早年患有遇风而咳的疾病,造成这虚弱昏眩的病体,像皇甫士安那样骨瘦如柴,像汲长孺那样羸弱多病,朝廷的文书堆积未办,尚书府的公事许多未作处理,娱耳的音乐,烂肠的酒食,也都因而停下不再享用,但并不是想追慕赤松子,仰慕留侯张良。假如上天再给我增加年寿,我自然将会恭谨奉守自己的职责。但我们不是同类的人,处境并不相同,以上的话,实在有些累赘。反复阅读,更觉茫然若失。你品格高尚,远离尘世,如同白云飘荡,隐居山野,我的思念之情什么时候才能平息。

承蒙你寄来书信,又拿文章给我拜读。我反复诵读,沉浸在辞藻文采之中。从前王仲宣才思敏捷,凭藉蔡中郎才获得声誉;弥正平聪慧颖悟,依赖孔北海才名声四扬。看看古代,比比今天,我德行有亏,内心有愧。假如你写成书卷,我一定全力称扬,誉为第一。不要让美好的文辞得不到传扬,就像明珠衹在随侯手掌中闪耀发光,空使文人扼腕叹息。我希望去见你,车到里门,我将凭轼致敬,扫门求见。你如果返回京城,希望你来寒舍,我一定放下高悬的坐榻,迎接嘉宾。轻苔薄纸,专程进献。真有“一It不见,如三月兮”的感叹,我哪天不是这样怀念你啊!希望你忘记忧愁,不要劳累。书信不能详尽表达我的心意。

伏挺后来出仕,不久被任命为南台治书。因为接受贿赂,将要被审问。伏挺害怕被判罪,于是改变服饰化装为道士,藏匿很久。后来遇上赦令,他才从藏身的天心寺中出来。邵陵王任江州刺史,带着伏挺去江州。邵陵王爱好文学,伏挺因此深受恩宠,礼遇隆厚。伏挺就在造时还俗。邵陵王迁任郢州刺史,伏挺又随邵陵王到郢州。邵陵王被征调回京任京尹,伏挺就留在夏首,很久才回京城。太清年间,伏挺客游吴兴、吴郡。伏挺在侯景叛乱期间去世。他着有《迩说》十卷,文集二十卷。

【1】【2】【3】【4】【5】【6】【7】【8】【9】【1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