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显贵之职,吏部尚书徐勉打算让庾泳的儿子庾晏婴担任太子属官,庾泳流着眼泪对徐勉说:“我哥哥的孩子庾仲容从小就成为孤儿,才能略微有一些,希望用庾晏婴将要充任的职务转而任用他。”徐勉答应了庾泳的要求,就转任庾仲容为太子舍人。庾仲容又迁任安成王主簿。当时平原刘孝标也在王府中任僚属,他们两人都因勤勉学习而受到安成王的礼遇。庾仲容迁任晋安王功曹史。历任永康、钱唐、武康令,治理县中事务都没有突出的业绩,而且常常被弹劾。过了很久,庾仲容被除授为安成王中记室,将要出京随王府行动,皇太子因为庾仲容原任太子宫属,顾念旧情而破例举行饯别酒宴,皇太子赐诗给庾仲容说:“孙生陟阳道,吴子朝歌县,未若樊林举,置酒临华殿。”当时人都认为遣对庾仲容是极大的荣耀。庾仲容迁任安西武陵王谘议参军。后又被授为尚书左丞,因为审察案情、纠弹官员不公正而被免职。
庾仲容学问渊博,年轻时就有很大名声,但是他很意气用事,藉酒使性,又喜欢发表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士人中的友人就因此而看轻他。庾仲容衹和王籍、谢几卿等人性格相合,交情很好。王籍、谢几卿二人当时也与众人不相合,于是三个人结伴交往,纵情酣饮,不再注重操守。过了很久,庾仲容又任谘议参军,出京任黟县令。到太清年间发生动乱的时候,庾仲容客居会稽,因为患病而去世,死时七十四岁。
庾仲容抄写诸子书三十卷,各家地理书二十卷,《列女传》三卷,他还有文集二十卷,这些书都在世间流传。
陆云公字子龙,吴郡人。他的祖父陆闲,任州别驾。父亲陆完,任宁远长史。
陆云公五岁时可以背诵《论语》、《毛诗》,九岁时读《汉书》,全能记下来。他的从祖父陆便、沛国刘显向他考问《汉书》中的十件事,他都能一一回答,无所遣漏,刘显赞叹不已,认为他异于常人。长大成人之后,陆云公好学而有才气。州中举为秀才。陆云公积功迁任宣惠武陵王、平西湘束王行参军。陆云公原先撰写了《太伯庙碑》,吴兴太守张缵离职回京城,在途中读到陆云公写的碑文,感叹地说:“这个人简直是当代的蔡伯喈。”张缵到京城后主管铨选官员的事务,他向高祖推荐陆云公,高祖于是召陆云公兼尚书仪曹郎,不久就实授此职,入值寿光省,又以本来官职知著作郎事。不久又除授为著作郎,积功迁任中书黄门郎,并掌著作。陆云公善于下围棋,一次曾经在夜晚陪侍高祖,他戴的武冠碰上了烛火,高祖笑着对他说:“烛烧坏了你帽子上的貂尾。”高祖将要用陆云公为侍中,侍中冠上有貂尾为饰,所以高祖用这样的话来和陆云公开玩笑。当时天渊池新制造了一艘鳊鱼舟,舟形阔而短,高祖在闲暇的El子裹常常乘坐这艘船随波荡漾,在朝臣中衹是带着太常刘之遴、国子祭酒到溉、右卫朱异,陆云公当时年纪轻,职位也不高,但是也在陪高祖泛舟的朝臣之列。高祖对他的恩宠厚待竟到了这样的程度。太清元年,陆云公去世,死时三十七岁。高祖为他的死哀伤惋惜,亲手写诏书说:“给事黄门侍郎、掌著作陆云公,风姿仪态秀美,学问博洽通达,是后起之秀。他突然间去世,深深令人痛心。应当确定日期为他举哀。赠钱五万、布四十匹帮助他家办理丧事。”
张缵当时任湘州刺史,他写信给陆云公的叔父陆襄、兄长陆晏子说:
京城的信使来,知道你们贤兄之子、贤弟黄门侍郎不幸去世的消息,这不衹是你们家失去了优异的人才,衹要是认识他的人都同感悲伤,哀痛惋惜,不能休止。贤兄之子、贤弟天生的才情早就显露,弱冠之年更是俊异非凡,书籍一经过目,用不着第二次翻阅。有陆绩怀橘孝亲之举、王祥为母抱柰之情,这是天生的禀性;能踞坐苦读、跻身贤才行列,并不是凭藉外人的帮助。学者相聚,那他能以自己的撰述立于学者之林;问难答辩,那他就能谈出自己的心得,常有独到的见解。刚刚过了弱冠之年,他就已经精通文辞和六艺,评论众多的士人,他正是杰出的诗人。我曾舆他同为朝廷之官,互相追随,交情深厚,因为志气相投,就成了忘年之交。在朝一年,朝夕相处。从早到晚,玩赏古籍,披板文章。平生的知交旧友,差不多都渐渐殂谢,老夫我记得旧友,在世已经不多了。至于我遣一生,还有多少时间,怡悦心志的乐事,就在于和他交往。我职务迁调,前往潇、湘,船停在京城江岸,将要离别之时,更看出我和他之间的交往深情。晚上在京城郊外暂住,我和他促膝而谈,滞留了一夜又一夜,恋恋不舍,握手道别,强忍悲酸,各登前程。我在外任职数年,被疾病缠绕侵扰,昏愤糊涂,很久已不与人交往。凭几口授,手下又一向没有可托以此任的美才;自己动笔,字迹又轻重不匀,若减若没,更增添愧疚之情。京城中知交旧友,都像云雨,有的分离,有的永别,祇有和他的交往,书信互相问讯,未曾断绝。我们的交往在形迹之外,不会被路途遥远而阻隔;我们的友情在襟怀之中,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改变。我在外做官五六年,殷切期望能回到家乡,天天盼望着束归京城,再和他重温昔日的深情。为什么这次分别,竟使我们永远成为隔世之人!当初挥手告别的时候,谁能保住自己长命百岁,我祇怕自己突然衰谢,所以没有其他的安排。想不到他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去世,学问渊博的贤才被埋葬,更叫人增加伤感之情。想当年我引荐他,就因为他一直志向坚定,你们兄弟感情深厚,又加上把他看作陆家家实,更有挚爱之情。突然间遇上这令人忧伤痛心之事,我还能说什么!临到写信更增加悲哀伤痛,以致语无伦次。
陆云公堂兄陆才子,也因为有才气而出名,他历任中书郎、宣成王友,太子中庶子。廷尉卿,比陆云公先去世。陆才子、陆云公都有文集,也都在世上流传。
任孝恭字孝恭,临淮临淮人。他的曾祖父任农夫,宋时任南豫州刺史。
任孝恭年幼时就失去父亲,他事奉母亲十分孝敬,因此而出名。任孝恭专心一意,勤奋学习,家中贫穷,没有书可演就常常辗转请托向人借书。每读一遍,他就可以背诵,全无遗漏。任耋苤的外祖父丘它,与高祖原有交情,听说任孝恭有才学,就把他召入西省编撰史书。任孝恭最初任奉朝请,进值寿光省,为司文侍郎,不久兼中书通事舍人。高祖下诏命任孝恭撰写《建陵寺刹下铭》,任孝恭又呈奏自己撰写的高祖文集的《序文》,文辞都富赡华丽,从逭以后,任孝恭专职主管朝廷的文书。任孝恭写文章敏捷迅速,接到诏命立即就能成文,看起来不很花费心思,写好文章呈奏,高祖每每都称赞他的文章写得好,多次赐给他金帛。任孝恭在年轻时跟随萧寺云法师读经文,通晓释教教义,到遣时任孝恭衹食用蔬食,遵守戒律,信奉佛教十分诚恳。但任孝恭生性很喜欢夸耀自己的功劳,常凭藉自己的才能凌驾于别人之上,对于当时有名的人物多表现出轻视的态度,世人也就因此而看轻他。
太清二年,侯景进犯京城,任孝恭启奏招募军士,他率领招募的军人隶属于萧正德,驻扎在江南岸。到叛贼军队来到的时候,萧正德率军投降侯景,任孝恭返回赶赴宫城,宫城城门已经关闭,任孝恭于是逃进东府,不久束府被叛贼攻破,任孝恭被害。任孝恭的文集在世间流传。
颜协字子和,琅邪临沂人。他七代以前的祖上颜含,晋时任侍中、国子祭酒、西平靖侯。他的父亲颜见远,博学而且有志向,有操守。以前,齐和帝镇守荆州的时候,任颜见远为绿事参军,到齐和帝在江陵登上帝位的时候,命颜见远任治书侍御史,不久又兼中丞。高祖接受齐的禅让之后,颜见远于是绝食,含恨几天而去世。高祖听到这消息说:“我是顺应天命,顺从人意,和天下士大夫有什么关系?而颜见远竟然做出了这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