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者,今就闲 敞,以避隘陋。如今年正月赦后造者,求依僧制,案法科治。若僧不满五十者,共 相通容,小就大寺,必令充限。其地卖还,一如上式。自今外州,若欲造寺,僧满 五十已上,先令本州表列,昭玄量审,奏听乃立。若有违犯,悉依前科。州郡已下, 容而不禁,罪同违旨。庶仰遵先皇不朽之业,俯奉今旨慈悲之令,则绳墨可全,圣 道不坠矣。
奏可。未几,天下丧乱,加以河阴之酷,朝士死者,其家多舍居宅,以施僧尼, 京邑第舍,略为寺矣。前日禁令,不复行焉。
元象元年秋,诏曰:“梵境幽玄,义归清旷,伽蓝净土,理绝嚣尘。前朝城内, 先有禁断,自聿来迁鄴,率由旧章。而百辟士民,届都之始,城外新城,并皆给宅。 旧城中暂时普借,更拟后须,非为永久。如闻诸人,多以二处得地,或舍旧城所借 之宅,擅立为寺。知非己有,假此一名。终恐因习滋甚,有亏恆式。宜付有司,精 加隐括。且城中旧寺及宅,并有定帐,其新立之徒,悉从毁废。”冬,又诏:“天 下牧守令长,悉不听造寺。若有违者,不问财之所出,并计所营功庸,悉以枉法论。” 兴和二年春,诏以鄴城旧宫为天平寺。
世宗以来至武定末,沙门知名者,有惠猛、惠辨、惠深、僧暹、道钦、僧献、 道晞、僧深、惠光、惠显、法营、道长,并见重于当世。
自魏有天下,至于禅让,佛经流通,大集中国,凡有四百一十五部,合一千九 百一十九卷。正光已后,天下多虞,工役尤甚,于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 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自中国之有佛法,未之有也。略而计之,僧尼大众二百 万矣,其寺三万有余。流弊不归,一至于此,识者所以叹息也。
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 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千变万化,有德不德,随感应物,厥迹无常。授轩辕 于峨嵋,教帝哨喾于牧德,大禹闻长生之诀,尹喜受道德之旨。至于丹书紫字,升 玄飞步之经;玉石金光,妙有灵洞之说。如此之文,不可胜纪。其为教也,咸蠲去 邪累,澡雪心神,积行树功,累德增善,乃至白日升天,长生世上。所以秦皇、汉 武,甘心不息。灵帝置华盖于灌龙,设坛场而为礼。及张陵受道于鹄鸣,因传天宫 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齐祠跪拜,各成法道。有三元九府、百二十 官,一切诸神,咸所统摄。又称劫数,颇类佛经。其延康、龙汉、赤明、开皇之属, 皆其名也。及其劫终,称天地俱坏。其书多有禁秘,非其徒也,不得辄观。至于化 金销玉,行符敕水,奇方妙术,万等千条,上云羽化飞天,次称消灾灭祸。故好异 者往往而尊事之。
初文帝入宾于晋,从者务勿尘,姿神奇伟,登仙于伊阙之山寺。识者咸云魏祚 之将大。太祖好老子之言,诵咏不倦。天兴中,仪曹郎董谧因献服食仙经数十篇。 于是置仙人博士,立仙坊,煮炼百药,封西山以供其薪蒸。令死罪者试服之,非其 本心,多死无验。太祖犹将修焉。太医周澹,苦其煎采之役,欲废其事。乃阴令妻 货仙人博士张曜妾,得曜隐罪。曜惧死,因请辟谷。太祖许之,给曜资用,为造静 堂于苑中,给洒扫民二家。而炼药之官,仍为不息。久之,太祖意少懈,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