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刁整,任魏车骑将军,追赠司空。刁柔小时候勤奋好学,广涉经史,尤其喜爱礼仪。记忆力很强,氏族内外之事都很熟悉。最初为世宗的挽郎,任司空行参军。母亲去世为母亲守丧,因孝而知名。永安年间,任中坚将军、奉车都尉,加冠军将军、中敞大夫。五墓年间,按例到置屋,直担任命他为丞玄公府长流参军,命他教自己几个孩子读书。天惺初,任国子博士、中书舍人。魏收编写魏史,启奏皇上让刁柔共同参与其事。刁柔为人很固执,总认为自己的见解正确,魏收常嫌弃他。
旦圣又参与制定律令。当时人们认为要设立五等爵位和封地,如果继承人没有长子,就立长孙,没有长孙就立长子的弟弟,长子没有弟弟就立长孙的弟弟。刁柔认为没有长孙,应该立长曾孙,而不应该立长子的弟弟。他发表意见说:我认为根据《礼记》的规定要立长子为继承人,所以把长子叫作嫡子。嫡子死了。就立长子的儿子为嫡孙,嫡孙死后就依次立曾孙、玄孙为继承人。嫡子的设立,本来是为了把家业传之长孙。所以《礼记.丧服》说:“妾所生的儿子三年之内不做长子,不能继承祖先的基业并祭祀祖先。”《礼记》记载了公仪仲子死时的情景:“擅弓说:‘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以前没有听说过,仲子没有立嫡孙反而立庶子为继承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子服伯子说:‘仲子也是依古代的礼节的,当初周文王没有立长子伯邑考而立了武王姬发,微子没有立嫡孙盾而立了弟弟衍,所以说仲子依照的是古礼。”’郑玄注说:“伯子这是为亲者讳,不立嫡子是错误的。周文王立周武王,是权宜措施。微子的嫡子死了,立弟弟衍,这是根据商礼。”“子游就这件事去请教孔子,孔子说:‘不应该这样,应该立嫡孙。”’注解说:“这是根据《周礼》。”这样就是说商代嫡子死了,就立嫡子的同母弟弟,周代是嫡子死,立嫡子的儿子为嫡孙。所以根据《春秋公羊传》的义理,嫡子有了孙子而死,崇尚实际的朝代重视亲缘关系先立弟弟,崇尚文礼的朝代尊重先人先立嫡孙。《丧服篇》上说:“儿子死在父亲之后,儿子可以不为母亲服丧。”《小记》上说:“祖父去世祖母去世时要守丧三年。”不为被父亲休弃的生母守丧,是因为别人死了她不参加祭礼。为祖母守丧三年,是由于要把家业传给嫡系长孙。如今议论因为嫡孙死了就立嫡子的同母弟弟,嫡子的同母弟弟就成为父亲的后代了。他本来不应该继承家业,因为没有嫡系长房长子,才得以成为后代。那么嫡孙的弟弟,按理也应该成为父亲的后代。这样父亲死后他为祖父母服斩縯,既然能为祖父母服斩缭,却不能传给家业的事,我没有听说过。如果采用商代尚实的做法,本来不应该嫡子死后立嫡孙。如果采用周代尚礼的做法,怎么能不立嫡孙而立嫡子的弟弟呢?用周代制度或用商代制度,运用起来都很迷惘。《礼记。小记》中又说:“嫡子之妇不能成为公公的后代,则婆婆去世时衹能服小功丧。”郑玄解释说:“丈夫残废身有疾病或其他原因去世而没有儿子,则不能传于长孙。小功,是庶子之妇服丧。凡是父母对于儿子、公婆对于媳妇,不传于嫡长孙,而所传的不是嫡系,那么嫡系的服丧与其他庶子和媳妇的服丧是一样了。”人们把死后没有儿子的人,叫做绝世无子,并不是说没有嫡子。如果有儿子,怎么说能没有后代呢?即使丈夫残疾没有儿子,媳妇作嫡媳的名义仍然存在。名义还在,却想废掉她的儿子,遣将把礼法置于何地呢!礼法也有增删,代代相传,一定要认为嫡子继承制可以改变的话,那么后代服斩缭的丧礼也应该有理由改动了。
天保七年夏,刁柔去世,时年五十六岁。他在史馆待的时间不长,皇上对《魏书》的编写催逼很聚,其中他对人物的评价有偏颇。《魏书》中凡是和他有内外亲戚关系的人都文过饰非,深受当时人的讥讽。
冯伟,字伟节,中山安喜人。身高八尺,身体强健,让人见了肃然起敬。少年时随从李宝鼎游学,由于聪明很受李的赏识,经常试着向他提问。冯伟精通多种经典,尤其熟悉《礼传》。后来回到家乡,近三十年闭门不出,不过问家业,不结交宾客,专心致志地学习,以至于无所不通。
趟郡王镇守定州的时候,派人以礼相迎,又多次写信,县令亲自到他家中,仍然托病不出。郡王打算自己来请他,佐史前后相继骑快马到他家中报信,县令亲手为他整理衣冠,不得已而去应召。赵郡王到堂下来迎接,不让他跪拜,从台阶两侧一齐走到厅上,把他安置在宾馆,受到礼待和器重。郡王想推荐他作秀才,他坚决推辞。过了一年多请求回家。郡王知道冯伟不愿受拘束,依礼送他回家并喂赠了许多东西,他却丝毫没有要,仅接受了一件当时通行的服装。回到家后,始终也不与人来往,郡守县令常常亲自到他家。常有人送来羊和酒,也推辞不受。学生的束脩一概不要。自己耕种吃饭、养蚕穿衣,箪食瓢饮,自得其乐,最后得以寿终。
张旦恕,芒愿人。经义广博,学生有一千多人,儒士都很推崇他,名气很大。历任太学博士、国子助教,玉堡年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