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达奚武的军队已经抵达南郑,刘璠无法入城,于是向达奚武投降。
太祖平时就听说他的名望,预先告诫达奚武说:“不要让刘璠死掉。”所以达奚武命令刘璠先往京师。
刘璠到达后,太祖待他如同老朋友。
太祖对仆射申徽说:“刘璠德才兼优,古人如何能比得上他?”申徽说:“从前晋主灭亡吴国,得到陆机、陆云兄弟。
如今您平定梁、汉,得到一位刘璠。”当时南郑还在拒守,尚未攻克,达奚武请求攻占后屠杀军民,太祖准备答应,只下令保全刘璠一家。
刘璠于是上朝求情,太祖怒而不许。
刘璠流着泪坚持求情,很长时间不退。
柳仲礼在一旁说:“这是坚贞不屈的人啊!”太祖说:“为人效力,理当如此。”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
全城百姓竟然保全性命,得力于刘璠。
太祖既接受萧循投降,又允许他返回故国。
可是萧循到长安几个月,也没有让他回去。
刘璠陪从饮宴,太祖问道:“我可以比上古代何人?”刘璠答道:“过去认为您是当世英明之主,连商汤、周武也比不上您;可是今日所见,您连齐桓公、晋文公也不如。”太祖问道:“我无法同商汤、周武相比,可是希望同伊尹、周公匹敌,为什么连齐桓公、晋文公也不如呢?”刘璠答道:“齐桓公保存了三个已被灭亡的国家,晋文公对原国不失信用。”话没说完,太祖就拍掌说:“我明白您的意思,您不过想反激我。”于是立即下令让萧循回去。
萧循请求让刘璠一块回去,太祖不答应。
任命刘璠为中外府记室,随即升黄门侍郎、仪同三司。
刘璠曾卧病在家,对雪而生发感触,写了《雪赋》来抒发志向。
当初,萧循在汉中时与萧纪的通信,以及回复朝廷的文书、发往襄阳的公文,全都出于刘璠之手。
世宗初年,被任命为内史中大夫,掌管诏书。
不久,封为平阳县子,食邑九百户。
在任上为政简要,清白正直,不合时俗,降为同和郡守。
刘璠善于安抚驾驭部属,到任未及一年,生羌降伏者就有五百多家。
在他前后的郡守,大多经营私利而获取资产,只有刘璠毫无所取,连妻子、孩子也都随羌人风俗,吃麦子,穿皮衣,始终不再改变。
洮阳、洪和二郡的羌民,常常越过郡境到刘璠这里来打官司。
他的美德教化就是这样为邻界所归附敬仰。
当时,蔡公宇文广镇守陇西,嘉许刘璠的德政。
宇文广转而镇守陕州时,想调刘璠跟随自己,羌民乐于相随者有七百人。
听说这件事的人没有不赞叹惊异的。
陈公宇文纯镇守陇西,提拔他担任总管府司录,待他十分有礼。
天和三年(568)去世,当时五十九岁。
著有《梁典》三十卷,另有文集二十卷,均在世上流行。
儿子刘祥承袭其封爵。
柳霞字子升,河东解地人。
曾祖父柳卓,曾任晋朝汝南太守,后从本郡移居襄阳。
祖父柳叔珍,曾任宋国员外散骑常侍、义阳内史。
父亲柳季远,任梁国临川王咨议参军、宜都太守。
柳霞自幼爽朗豪迈,神采高峻,幼童时就有成年人的器量。
喜好文学,循规蹈矩。
伯父柳庆远认为他同常人不一样,特别看重他。
柳庆远对他说:“我从前赶上侍奉伯父太尉公,他曾对我说:‘我昨天梦见你登上一座楼,楼十分高峻华丽,我把座位让给你。
你以后名望官位必能显达,可惜我来不及看到了。’前些时我白天睡觉,又梦见我把从前的座位赏赐给你。
你以后的官位,应当和我一样。
特地勉励你,以使好兆头应验。”梁国西昌侯深藻镇守雍州时,柳霞才十二岁,以百姓礼拜谒,风度端庄,举止安详文雅。
深藻甚为赞许,又派侍者故意踩住柳霞衣服的后襟,想试试他有什么反应。
柳霞缓步微微前移,并不回头看一下。
庐陵王萧续任雍州刺史时,任命柳霞为主簿。
从邵陵王萧纶府法曹参军做起,转任外兵,又任尚书工部郎。
谢举当时担任仆射,召见柳霞与他谈话,对他十分嘉许。
谢举回头对人说:“长江、汉水之间的英杰俊才,在这里见到了。”岳阳王萧鮞出任雍州刺史,柳霞被选为治中,随即升为别驾。
萧鮞在襄阳秉承皇帝旨意,任命柳霞为吏部郎、员外散骑常侍。
不久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赐爵闻喜县公。
随即又升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萧鮞在江陵登基时,把襄阳归还我朝。
柳霞于是告别萧鮞说:“陛下中兴王业,据有故楚之地。
微臣侥幸遇上机缘,奉守名誉节操,理当以身报国,有始有终。
自从晋朝南迁,微臣宗族之人已经很少。
从祖父太尉、伯父仪同、叔父司空,都因为地位很高,于是安家金陵。
只留下我的祖先,独守祖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