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即位,升弄赞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弄赞写信给司徒长孙无忌“:天子初即位,如臣下有不忠的,愿率兵前来共同讨伐。”同时献金银珠宝十五种祭献昭陵。高宗进封他为躴王,赏赐甚丰。
弄赞又请赐蚕种、酒工及制碾、磨等物的工匠,得到允许。永徽初年,弄赞去世,皇帝派使者前去吊祭。弄赞子早死,立其孙,孙年幼不能主事,所以禄东赞执政。
显庆三年(658),献金盎、金颇罗等物,再次求婚。不久,吐谷浑归顺,禄东赞怨恨,率精兵攻打。吐谷浑大臣素和贵逃奔吐蕃,告诉国内虚实,所以吐蕃能破其国。河源王慕容诺曷钵与弘化公主带领残部逃奔凉州。皇帝诏令凉州都督郑仁泰任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独孤卿云等驻扎凉、善阝,令左武侯大将军苏定方任安集大使,为各将总统帅以调停战乱。吐蕃派论仲琮入朝,陈述吐谷浑的罪行,皇帝派使者谴责,吐蕃再派使者来请求与吐谷浑修好,要求能在赤水地牧马,皇帝不许。此时禄东赞去世。
东赞虽不识汉字,但明智果断,用兵有节制,吐蕃依靠他,逐步成为强国。初入朝时,应对很合皇帝的心意,太宗升任他为右卫大将军,要把琅笽公主的外孙女嫁给他。禄东赞回答“:我的父亲已替我娶妻,所以不敢承接诏令。况且赞普尚未请得公主,小臣请辞。”皇帝赞叹其言语得体,想对他特加厚恩,所以不许他的辞谢。东赞有子五人:钦陵、赞婆、悉多于、勃论,长子赞悉若早死。禄东赞死后,兄弟共同执政。从此年年骚扰边界,攻破有羌族的十二州。
总章年间,曾商议将吐谷浑部迁到凉州旁的南山。皇帝要惩戒吐蕃的入侵,召宰相姜恪、阎立本,将军契必艹何力等人商议先击吐蕃。立本说:“百姓饥馑,不能出兵。”何力说:“吐蕃地处西方边陲,臣担心王师到达,他们都已逃窜埋伏,我们征讨追捕无所得。到春天,他们又会侵犯吐谷浑。臣请不去救援,让他们以为我们力不足而骄傲自大。到那时,一举就能成功。”司戎太常伯姜恪说:“不,吐谷浑正败弱,吐蕃正胜骄,以衰败之气来抗拒骄胜之兵,必败无疑,不去援救,吐谷浑就会灭亡的。臣以为王师应尽快去援助,保存其国家,以后再慢慢设法解决根本问题。”议论没有结果,吐谷浑也没有搬迁。
咸亨元年(670),吐蕃接连攻陷西域十八州,又合于阗兵袭击龟兹,攻取拨换城。于是安西四镇全沦陷。皇帝诏任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任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总管,出兵讨伐吐蕃,并保护吐谷浑回国。王师共十多万,到达大非川时,被钦陵拦击,王师败。吐蕃于是灭了吐谷浑,占有了它全部领土。皇帝又诏令司戎太常伯、同东西台三品姜恪为凉州道行军大总管领兵讨伐,正逢姜恪死,即班师回朝。
吐蕃派大臣仲琮入朝。仲琮年轻时就读于太学,颇有学问。皇帝召见问他:“赞普与其祖父相比谁更贤能?”仲琮回答“:赞普勇毅果敢,善于决断这方面比不上;但治国有方,下不敢欺,是个好君主。吐蕃居于地高气寒的偏野,物产不丰。乌海之南,盛夏积雪,夏穿毛冬着皮。随水草而牧,寒冬则在城中搭帐篷而居。器物用品不及中国的万分之一。
不过上下一心,议事以下面的意见为主,对人们有利的事才做,所以能历久而强盛。”皇帝说:“吐谷浑与吐蕃本是姻亲国,素和贵背叛其主,吐蕃竟纳叛弃和,夺其土地。薛仁贵等前往抚定慕容氏,你们又发兵伏击,且侵扰我凉州,这是为什么?”仲琮叩拜回答:“臣奉命来入贡,别的事不是臣应管的。”皇帝认为他答得好。不过因为仲琮不是用事之臣,所以仅只收下礼物。
上元二年(675),吐蕃派大臣论吐浑弥来请和,且请求与吐谷浑修好,皇帝不同意。第二年,侵扰鄯、廓、河、芳四州,杀掠人吏牛马以万计。于是诏令周王显任洮州道行军元帅,统率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令相王轮任凉州道行军元帅,统率左卫大将军契必艹何力、鸿胪卿萧嗣业等人带领大军前往讨伐。二王均未成行。吐蕃进攻叠州,击破密恭、丹岭二县,又进击扶州,打败守将。于是另选派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为洮河镇守使,很久亦无功。
吐蕃与西突厥连兵攻安西,又命中书令李敬玄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西河镇抚大使、善阝州都督,替下刘仁轨。还诏令招募勇士,不限是普通百姓还是曾为仕宦,皇帝亲自来指挥出发。又下令益州长史李孝逸、。。州都督拓王奉调发剑南、山南的士兵协助出战。先在龙支一仗,吐蕃败。敬玄率领刘审礼与吐蕃战于青海,审礼战死,敬玄困在承风岭,被险谷所阻无法逃脱。吐蕃屯兵对面高山,凌高直逼唐营。左领军将军黑齿常之率敢死士五百人,夜劫吐蕃营,虏贼惊,溃乱中自相蹂践而死的甚多,引兵退走,敬玄仅得脱身。
皇帝儒雅仁厚而无远略,见将领们多次战败,于是广泛向近臣咨询,寻求抵御的办法。皇帝说:“我不想披甲出战,过去灭高丽、百济,连年用兵,全国不安,我至今还懊悔。现在吐蕃侵扰,谁替我出个主意?”中书舍人刘。。之等人回答说必须要国富民足才能出击;有的说贼人险诈,不能言和;有的说要严设守备,同时营田以便供应。中书侍郎薛元超说:“放过敌人后患无穷,不如选精兵出击。”
皇帝看着黄门侍郎来恒说“:自从李责力死后,就再没有勇将了。”恒立即回答:“以前洮河的兵足以控制敌人,只是各位将领不肯效力,所以无功。”皇帝懵懂不语,议而无结果。
仪凤四年(679),赞普去世,子器弩悉弄立,钦陵又执政,派大使来朝告丧,皇帝派使者前往参加葬礼。第二年,赞婆、素和贵率兵三万来攻河源,屯兵良非川,敬玄在湟川迎战而败溃。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带精锐骑兵三千人夜袭敌营。赞婆惧怕,退兵。于是升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常之加强巡逻及烽火管理,开屯田。吐蕃侵略的打算受挫。
当初,剑南兵在茂州之西筑安戎城以威逼吐蕃边境,不久有生羌为吐蕃做向导攻取而后驻守。接着合并西洱河各蛮部,收取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其版图东与松、茂、。。等州接壤,南到婆罗门,西又攻陷四镇,北抵突厥,方圆有万余里,是汉、魏以来西戎从未有过的。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去世,派使者前往吊祭。送归陈行焉的灵柩。当初,行焉出使吐蕃,论钦陵要他拜自己,且以兵胁迫,行焉不屈,因而被留十年,直到发丧才送回国。皇帝追赠他为睦州刺史。赞婆又攻打良非川,常之将他击退。
武后时,吐蕃与蛮夷同来朝贺。永昌元年(689),诏令文昌右相韦待价为安息道大总管,安西大都护阎温古为副总管,讨伐吐蕃。逗留不进,温古处斩,待价流放。第二年又诏令文昌右相岑长倩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出兵讨伐,半路退回。
如意元年(692),吐蕃大首领曷苏率贵川部落与党项族三十万人请降,武后派右玉钤卫将军张玄遇为安抚使率兵两万去迎。驻扎在大度水。吐蕃擒曷苏而去。另一酋长昝插又率羌、蛮部落八千人来降。玄遇将他们安置在叶州,以昝插为刺史,在大度山刻石记功。
这一年又诏令右鹰扬卫将军王孝杰任武威道行军总管,率领西州都督唐休瞡、左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去讨伐吐蕃。大胜,攻克四镇,在龟兹置安西都护府,发兵镇守。朝中有人请求放弃四镇,右史崔融提出看法“:戎狄成为中国的祸患由来已久,五帝、三王时即不臣服,汉时百万兵众被困平城。以后武帝赫然发奋,与四夷和好。于是张骞通西域,安置四郡,据守两关,断了匈奴的右臂;以后渐渐渡黄河、湟水,筑令居城,断绝南羌入侵之路。那时,鄣候亭的烽火台出长城数千里,每年国内外使者来往不绝,府库支付甚巨,驿站人马疲惫,甚至对域外制作皮币,计缗钱法,赠送车船,专卖酒业,是为了长久之计而做安抚之策。匈奴因之孤立远窜。于是开拓西域,设置使者。光武中兴,戎狄又皆内附,直至延光年间,三绝三通。太宗文皇帝遵循汉朝旧法,连南山,到葱岭,剖析府镇,烽火相望,使吐蕃不敢内侵。高宗时,有司无能,不能保守四镇。吐蕃因之而逐步扩张,进入焉耆之西,进而横冲直闯,逾越高昌,经过车师,掠取常乐,渡过莫贺延碛,终临敦煌。如今孝杰一举而取回四镇,恢复先帝所封。若再弃去,是自毁已成之功,破坏完整之策。四镇若不能守,胡兵必临西域;西域震惊,就威慑南羌;南羌若连衡,河西必危。况且莫贺延碛广袤二千里,旱无水草,若北连虏人,唐兵就无法北上,那时伊西、北庭、安西各蕃将全部灭亡。”议论没有结果。
那时,吐蕃首领勃论赞与突厥伪可汗阿史那亻妥子共同南侵,与孝杰在冷泉交战,败退。碎叶镇守使韩思忠击破泥熟没斯城。证圣元年(695),钦陵、赞婆攻临洮,孝杰以肃边道大总管身份与之在素罗汗山交战,战败。虏又攻凉州,杀都督。此时吐蕃又派使者请和,要求罢去四镇的守兵,索分十姓之地,武后诏派通泉尉郭元振出使,半路上遇见钦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