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练,显得义蕴深厚,十分耐读。
青楼曲二首
唐·王昌龄
其一
【原文】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①。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②。
【注释】
①长杨:西汉皇家射猎、校武的大院子。②建章:建章宫是汉武帝建造的,在西汉都城长安的近郊。
【译文】
白马金鞍上的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安大道上前进,渐走渐远,只见马后扬起的一线飞尘。长安大道旁边的一角青楼,楼上的少妇正在弹筝,优美的筝声虽未中断,她的目光却情不自禁地追随着那马上将军和他身后的队伍,直到飞尘滚滚,人影全无。
其二
【原文】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金章紫绶①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注视】
①金章紫绶:原指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译文】
将军和他的部队回来时,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去了。少妇盛装上楼,等待迎接保家卫国的夫婿。他正立功回来,封侯拜爵,连他部队里许多骑将都受到封赏。
【赏析】
盛唐诗人惯以汉武帝比唐玄宗,此诗也如此。诗人是借用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画卷反映盛唐时期的现实面貌。这幅描写大军凯旋的历史画卷,让人联想到唐代前期国容威赫,实力强大。唐代前期,接受了西晋以来以及南北朝长期分裂的痛苦教训,整军经武,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与强盛。“聘得良人,为国愿长征”(敦煌曲子词)在这盛极一时的封建帝国里,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
在这两首诗中,一种为国立功的光荣感,很自然地从一个征人家属的神态中流露出来,反映出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田家词
唐·元稹
【原文】
牛靿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①。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②,日月食粮车辘辘③。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④,姑舂妇担去轮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仇早覆⑤,农死有儿牛有犊,不遣官军粮不足。
【注释】
①咤咤:农民的叱牛声。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趵趵:牛蹄声。②簇簇:丛集的样子,此处以兵器的丛集象征战事的频繁。③辘辘:车轮声。象征着农民军输的繁重和急迫。④斤:泛指农具。斤,斧子一类的工具。,锄一类的农具。⑤覆:覆灭,灭亡。
【译文】
天久不雨,土地坚硬,牛拉着沉重的犁耙,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地爬行着。牛蹄碰击着坚硬的土块,发出“趵趵”的声音。驾牛的农民还嫌牛走得太慢,不断地挥动着鞭子,发出“咤咤”的声音,驱使着,吆喝着。然而农民终年劳累,用血和汗水换来的珍珠般的果实,却尽进了官仓,自己一无所得。因为六十年来,战争不断,年年月月、日日餐餐,官兵们吃的粮食全由农民供给,并由农民驾驶的大车不停地运往前线。自从官军征伐藩镇的战争开始以来,朝廷就把农民连人带牛和车以及农具一并征用了。农民驱牛驾车千里迢迢地把粮食运到前线后,结果连牛也被官兵宰杀吃掉了,农民只收得两只牛角而返。但是战争还在没完没了地打下去,新的军输又在等待着他们。农民只得重铸犁锄,重做斤,重新开始一年的辛勤耕作,收获之后,运到官仓,终年辛勤劳动所获还交不够,甚至回来连房屋也被迫卖掉买粮纳税。但愿官军早日胜利,以报藩镇叛乱的仇恨,我们不要紧,累死了还有下一代,牛被杀了还有小牛犊,不会让官军的军粮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