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家。苏宗民把自己与妻子商量的事情告诉老人,岳父态度明朗,支持女婿,主张女儿林秋菊克服困难,为了孩子,也为了苏宗民的前途。
“我没什么。”苏宗民说“主要考虑孩子。”
当着父母和丈夫的面,林秋菊竟然失声哭泣。
在她的印象里,省城太可怕了,困难太大了。苏宗民安慰她说,咱们也不是要一直住在那里。等女儿读完中学,考上好的大学,如果觉得不适应,还可以再搬回来。
经苏宗民和家人反复劝说,林秋菊终于点头,答应听从。
回到家中,夫妻俩都没睡好,半夜里把电灯打开,两人说了好一会儿话。
林秋菊跟苏宗民提起一件事:半个月前,苏宗民的妹妹给她打来一个电话,说苏宗民的母亲近日身体不太好,念叨要看看孩子。那个周末她特地带着女儿去市区探望老人,在大院五号楼家中住了一夜。
“妈跟我说了你爸。”林秋菊说。
苏宗民有些意外。“我妈怎么说?”他问妻子。
那一天婆婆对儿媳妇说,苏宗民的父亲要是能想开一点,不争那个名声、不想那个位子,可能就不会出那些事,人就不会死,一家人也不会那般落魄。
“她让我要跟你说。”林秋菊告诉丈夫。
苏宗民明白了。
他告诉妻子,母亲的意思他清楚,妻子也可以放心。不管他在山沟里当厂长,还是去省城当主任,往事一直都在他心里,那个痛永远不忘,他不会是苏世强第二。
回乡省亲毕,苏宗民返回省城。
他的车刚走出连山,在前往市区的长山隧道里,沈达的电话到了。
“你拐进城一下。”沈达吩咐“有事跟你说。”
苏宗民问他:“你知道我在哪里?”
沈达推测,根据启程时间,按照通常速度,没有特别的情况,此刻苏宗民大概在长山隧道一带。
不由苏宗民骂了一句:“你简直是大仙。”
沈达知道苏宗民今天必须赶回省城。他没打算跟苏宗民磨蹭,只是前两天见面时,苏宗民忙着办案,他又有些事情,时间比较紧,话还没说完,有几句话非说不可,所以让苏宗民进城一下,不必花太多时间。
“你再走半小时,市区迎宾路路口那个加油站,右手边有一个福兴茶楼,装修很漂亮,我在那里等你。”沈达说。
半小时后苏宗民进了那个茶楼。
有位年轻女子笑盈盈站在茶楼门边迎接苏宗民。女子个头不高,身材娇小,模样俏丽,穿着素雅,见了苏宗民点点头,轻声问了一句:“是苏主任?”
苏宗民问:“沈局长到了吗?”
女子点头,把苏宗民引上二楼。
沈达独自坐在茶室里。这是间豪华茶室,装修古香古色,有一套红木家具:一张茶桌、四只高背椅。茶桌上,电水壶里的开水刚在沸腾,带苏宗民上楼的女子不吭一声,即动手洗壶置茶,手脚麻利,给两个客人各沏了一杯。
“局长还需要什么吗?”她问沈达。
沈达摆摆手。她嫣然一笑,起身离开,悄悄把门掩上。
沈达没有片刻耽搁,即言归正传:“给你讲件事。”
他告诉苏宗民,之所以忽然想跟苏宗民见一面,是因为他那里有些情况。几天前苏宗民带着人前来办案,一行人当天视察城南电杆厂破厂房,隔天局里就议论纷纷,说是沈局长有事了,省公司派人下来调查了,沸沸扬扬、人心浮动。
“瞧,你办的好事。”他说。
“这有什么?你没那么虚弱。”
沈达从来没怕过这个。但是他不痛快,因为苏宗民。苏宗民查什么案呢?一封举报信,没啥含金量,公司领导不当回事,苏宗民居然如此认真、大张旗鼓。这是要干什么?故意给他难看?
苏宗民说:“知道就好。”
他告诉沈达,这一次事情到此为止,本案暂无新发现,回去后准备向领导作一书面汇报,就此完事。但是他要说,这才是第一次,接下来还有。凡沈达的事情反映到他们监察部,无论用什么方式,是举报信还是举报电话,领导批示有几个标点,都一样,一律不放,方式可能不同,查是肯定要的。
“你什么道理?”沈达问。
“全公司上下大小都知道,咱俩关系特别。为自己考虑,不能给他人留下口实,说我身为监察部主任,对你的事闭眼不见,放你一马。”
“真够意思!”
苏宗民说:“对,我不够意思。”
“当初我还跟齐总说好话,推荐你到监察部。哈哈,他妈的这个样子。”
苏宗民冷笑,说这个叫一报还一报。沈达大嘴巴,几句话让他离乡背井,今天知道不好了吧?以后小心点,看他继续办案。
沈达问:“我怕你吗?”
苏宗民说:“反正我不怕你。”
沈达嘿嘿道:“行,继续办案去吧。”
两人没再多谈,喝过茶,握手走人。
2
沈达在市政府会议室接到告急电话,电话是电业局办公室主任陈子华打来的,告急事项比较特别:“李副发脾气了,大火。”
“什么破事?”沈达问。
“大门里的两个花台。”陈子华报告说“李副大发雷霆,说怎么他不知道?”
“就是不让他知道。怎么啦?”沈达生气“闹个屁。”
陈子华挺紧张。他在电话里说,李副局长站在大门边不走,叫这个喊那个,也给陈子华打了电话,下令陈子华立刻赶到现场,把事情给他说清楚。陈子华害怕,谎称自己在外头有事,不敢去见他。其实陈子华早到单位上班了,就待在大楼五层自己的办公室里,从办公室的后窗往下看,门边花台工地已经乱成一团,修花台的民工和上班进门的职工挤在一起,围着李副局长。
“他下令我十分钟内赶到。”陈子华说。
“你给他拖着,别急。”沈达说。
他站起身,悄悄走出会场。这里开的是全市经济分析会,市委市政府领导全数出场,坐于正面前排;下方数排是各部门负责官员的位置,每个出席者的座位上都摆有单位名牌,电业局的位置比较靠前,在第三排中部。沈达出会场,得经过旁边四个位子才能走到过道,动静不小。第三排座位上全是经济部门官员,多半都跟沈达熟悉,他们侧身让沈达过去,有人往沈达身上拍了拍,还有人轻声询问:“急了?”
沈达点头,做尿急状。
他出了会议室,奔电梯下楼,立刻上车赶回电业局。到达时,局大门处乱哄哄的,副局长李勇坤叉着腰站在花台边,还在大发雷霆。
李勇坤比沈达小几岁,中等个儿,白净脸,戴眼镜,一副精明模样。他生起气来一张脸孔涨红,脖颈处青筋暴涨,眼镜后边全是眼白,喊叫声尖利,十足刺耳。
其实没什么大事。局办公大楼前边有个小院子,院子靠大门处建有两个花台,处于道路的两侧。花台是前两年才修的,当时市里搞精神文明建设检查,本局修了这两个花台以美化环境,夹道而建,高出地面一米左右,做成菱形状,表面砌有瓷砖。沈达到任后,两个花台让他看了很不顺眼,觉得傻大黑粗,土里土气,一左一右夹在通道两边,对车辆通行有所限制;而且管理不到位,花台上的花盆有的破损,有的尘土遍布,花长得不好,枯萎的花朵未能及时清除,这里耷拉那个干枯,不像个样子。
沈达评价:“品位真臭。这谁搞的?”
局里大小干部面面相觑,没人敢接茬。
原来花台是副局长李勇坤主持修的,其造型由李副局长亲自设计,视为得意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