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梦想发大财飞ma来西亚
货到地tou死困槟城孤岛
有了一个好的搭档,就是省力。自从中坤上任之后,我才shenshen地ti会到了这一点。与前期相比,我觉得,没有镇chang时,一肩挑费力气,但和刘春亭搭档时,比一肩挑更费力气。
我与中坤有一点师生之谊——他是在我当过校chang的那所高中毕业的,学的是文科,我则是一个物理教师。有了这一层渊源关系,他很尊重我,我也很喜欢这个助手。他大学毕业后,分pei到基层,一直工作在乡镇,从政府秘书、党委秘书,一直到出任副乡chang,这就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到了guan河,几件事情下来,我就非常信任这个年轻人了。你只要zuo了决策,他就知dao如何去组织落实,并且心比较细,想得周到。
同我一样,再不错的干bu,也有mao病。中坤就有两点不足,一个是过于细,讲话啰嗦,安排起工作来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以至于几个会议以后,有同志就编出一个歇后语来,讽刺他过于琐碎:“邓镇chang讲话——整场。”整场是农村待客的一zhong席面,几乎把能够上来的美味佳肴全bu上齐,一场下来,从中午能够吃到天黑。另一个是xing格“rou”走起路都是慢腾腾的,永远是不急不躁的,无论干什么事儿,总是慢半拍以上。副镇chang郑东方说他,要是去搞女人,当女人早已急不可待时,他的“中bu崛起”还需要一个时辰。
其实,这也算不得mao病。班子的搭pei,知识、气质、阅历互补才是好班子。我是个举重若轻型的,zuo事情大而化之,大笔写意;他是个举轻若重型的,事无ju细,细研细磨。所以,他的第一个mao病就不算mao病了,第二个mao病批评他了几回,略有改进,成效不很明显。“江山易改,秉xing难移”只好由他去了。
公元1998年的秋冬之jiao,guan河镇的香菇生产已经形成了大气候。县委、县政府喊了几年“培育支zhu产业”的口号,这一年要动真格的,进行系统的检查验收。因此,组织了一次大型的农村支zhu产业调整的观mo大会。各乡镇无不使出浑shen解数,把黄牛养zhi、山羊喂养、特zhong鱼繁育、苹果园栽培、烟草zhong植等等成型的样板典型,沿线布点,如同临潼斗宝,谁都想比别的乡镇niao得更高一点,让人大饱眼福。会上,县委办、政府办踏察好路线以后,把全县十六个乡镇,分成两组,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chang分成两拨,县委书记、县chang分别带队,每一组观mo八个乡镇。
一到guan河,大家都有点吃惊,兄弟乡镇的弟兄们还不至于liulou在脸面上,县直职能bu门却大呼小叫。县委徐泽厚书记站在山上,有力地挥动手臂,指着下边各村白茫茫的一片片香菇棚,对大家肯定地说:“我们喊了几年的东西,ying是在guan河实现了,你们到底服不服气?”十五名书记、乡镇chang纷纷表示,服气服气。这时,倒给我搞了一个大红脸。
已经沉没了两三年的guan河镇,好像突然浮出了水面。食用菌产业cujuchu3形的风一chui出去,电台、电视台、报社记者首先拥来。招待所里天天客人爆满,车辆爆满。盛放空酒瓶子的小屋每天都成批量地充实进新的成员,与电视上的影像、报纸上的文章成正比例地增chang。
县委宣传bu一帮子秀才,伙同省市党报的记者,炮制了一个chang篇通讯,题目是《shen山飘菇香——范城县guan河镇发展食用菌产业纪实》,在省市党报上刊载。经过炉灶加工,我的英雄业绩就炉火纯青了,我们党委、政府一班人的事迹也跃然纸上了。我读了那篇报dao,比那次全县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chang们说“服气”时还脸红心tiao,上面的那个“镇党委书记贺振宗”应当是另有其人。这些哥儿们不愧是大笔杆子,tong出去的东西,顺文成章,数字打了jin斗,另加上了许多艰难、曲折、坎坷的经历,把什么都说得安鼻子带眼的,与我们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经不起推敲。
看罢这篇文章,我很有点感慨,文章这玩意儿,实在不能当真,cui人泪下的东西,未必都是事实。我甚至怀疑一些英模的事迹,搞不清楚哪些是确有其事,哪些是虚构的。办公室王主任说:“贺书记,这报纸我们应该多留一点,是我们镇发展史上的宝贵资料。”我说:“千万别留,上面说的尽是瞎话,让老百姓看看,不指着鼻子骂我们才怪哩。”
你不能不佩服舆论的力量。搞得我们最狼狈的就是每天的接待应酬。先是本县各兄弟乡镇一批一批来客,后是远近慕名而来的外地朋友一拨一拨地造访。对于来访的单位,党政办登记的册子,满满地记了一本子。同志们喜悦得嘴里向外chui泡儿,我却难受得要死。心里想,谁要是好当这一号典型,真是他妈的ding尖级的傻dan一个。取经取经,哪有什么真经?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谁也照抄照搬不了谁的东西。学一点jing1神还可以,但jing1神这玩意儿,只要自shenju备,无须学习。搞一个支zhu产业,不是一朝一夕成型的,必须依靠内在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