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排除了外物拖累就能达到至高境界。
面对名利的诱惑不要抢在他人之前,进修德业不要落在他人后头,享受生活不要超过本分应有的限度,修养品德不要减低应有的标准。
为人处事让别人一步,这样才算是高明,退让一步是日后进步的基础;待人接物宽厚一点是福气,与人方便就是自己方便,有利他人是为了对自己更加有利。
即使有世间最伟大的功绩,也承受不了一个骄矜的“矜”字,骄矜了就会前功尽弃;即使犯了滔天大罪,只要能真诚忏悔,痛改前非,就能赎回以前的罪过。
完美的名气和节操,千万不要一个人独享,必须分一些给别人,才不会惹人嫉妒,才能远离祸害,保全自己;不论多么耻辱的行为和名声,不能全推到他人身上,自己也要分摊一点,这样才能不孤立自己从而达到韬光养晦的目的。
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能太绝。如果能这样,即使是上帝也不会嫉妒我,鬼怪神灵也不能损害我。如果做事都要求达到尽善尽美,一切功业都追求登峰造极的境界,即使内心不出问题,也必然招致外来的忧患。
家中人人信奉真正的佛,日常生活中坚守一个真正的“道”,人能够诚心诚意、心平气和,神色和悦、言辞婉转,使父母兄弟之间感情融洽、意气相投,这比静坐调心的修行还要好上千万倍。
责备别人的过错不要太过严厉,要考虑到对方是否能接受;教诲别人从善不要期望过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做到。
粪土里的虫子最肮脏,可一旦蜕变为蝉,就在秋天的凉风中吸饮露水;腐败的野草本不发光,可一旦孕育出萤火虫,就在夏天的月夜里闪耀光彩。由此而知,清洁的东西常常从污秽中产生,明亮的事物常常在黑暗中出现。
一个人的内心之所以会有矜气高傲的态度,都是由于受外部气机的影响,只要把这种外来气机降服,心内的浩然之气才能出现。一个人的所有欲望意识,都是由于无常的妄念造成的,只有铲除这种妄念,真正的心性就会显现出来。
酒足饭饱之后再回想美酒佳肴的味道,浓淡滋味已无处寻觅。交欢之后再回想淫邪之事,那种男欢女爱的念头已经荡然无存。如果事后能经常这样思考,就能破除做事之前对它的痴迷,那么心性就能得定,一切行为自然都中正。
身居要职的人,要保持一种隐居山林淡泊名利的思想;身居林木泉石之下的隐士,要有胸怀天下治理国家的知识和才干。
人生在世不必刻意去争取功劳,只要没有过错就算功劳;帮助别人不必希望对方感恩戴德,只要对方不怨恨就算是积德了。
忧心勤劳、尽心做事是一种美德,但如果过分了就会失去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是一种高风亮节,但如果对功名过于淡泊,做事业的心也就没有了,对社会就没有什么贡献了。
对一个事业失败而感到心灰意懒的人,要看他做事的出发点和原因,看他是否有一个漂亮的开始;对一个事业成功而感到万事如意的人,要看他是否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富贵家庭接人待物应该宽厚,忌讳刻薄,否则的话,虽为富贵却与贫贱没有区别,怎能长久保持并享受富贵?聪明人应该善于收敛、藏匿,如果炫弄夸耀自己,表面看起来是聪明,其实却很愚蠢!怎能不失败呢?
人情冷暖变化无常,人生之路崎岖不平。因此,当路途走不通时,必须先退后一步;当路途通顺时,一定要把功绩让给别人三分。
对于品德不端的小人态度严厉苛刻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无法不憎恨他们;对于品德高尚的君子恭敬谦逊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对他们始终以礼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