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字:
关灯 护眼
全本书斋 > 梁书 > 卷四十九(5/7)

卷四十九(5/7)

州大中正。庾于陵在任职期间去世,死时四十八岁。庾于陵有文集十卷。庾于陵之弟庾肩吾。

庾肩吾字子慎。他八岁时就能赋诗,兄长庾于陵对他特别友爱。庾肩吾最初任晋安王国常侍,接着迁任晋安王宣惠府行参军,从这以后,晋安王每次调动镇所,庾肩吾也随着王府行动。他历任王府中郎,云麾参军,并兼记室参军。中大通三年,晋安王为皇太子,庾肩吾兼东宫通事舍人,又除授为安西湘束王录事参军,不久以本官职领荆州大中正。积功迁任中录事谘议参军,太子率更令,太子中庶子。当初,太宗在藩国的时候,十分喜欢文学士人,当时庾肩吾舆束海徐搞,吴郡陆呆,彭城刘遵、刘孝仪,刘孝仪之弟刘孝威,同被赏识延请。到太宗成为太子的时候,又开设文德省,设置学士,庾肩吾之子庾信、徐搞之子徐陵、吴郡张长公、北地傅弘、东海鲍至等人都是充任学士的优秀人才。齐永明年问,文士王融、谢跳、沈约等人在文章中开始运用四声变化,在着文时出现了新的变化,到逭时候更加讲究声韵的整齐,更加崇尚靡丽,对文章中四声的要求又超过以前。当时太子给湘东王写信论及这种风气时说:

我们这些人没有游山玩水的爱好,衹会披板书籍,生性喜好写文章,时时吟咏短诗。虽是平庸之音,但不能搁笔不写,伎痒时虽感羞惭,但免不了故态复萌。近来见到京城流传的文章,特别庸弱而无骨力,文人竞相学习浮华不实之风,争着仿效柔弱无力之作。面对这种风气,冬季长夜,苦苦思索也弄不明白,这种风气和赋、比、兴手法不相符,又和《诗经》、《楚辞》的风格相背离。至于治理国家的六典、祭祀天地宗庙的三礼,施行有一定的范围;吉凶嘉宾军五种礼仪,使用有一定的场合。假如吟咏自己的感情,却去仿照《内则》的篇章;提笔抒写自己的志向,却去模仿《酒诰》的体制;抒写春游之景,却去学习《归藏》的写法;描摹江山壮丽,却要和《周易大传》相同,这都是我从未听说过的。

我既然在写诗作文方面比较笨拙,自然不敢随意指摘别人的文章。衹是拿当代的诗文作品,一一和古代才人的作品相比较,远的有扬雄、司马相如、曹植、王粲,近的有陆攒、颜至蛙、谢灵运,看看今人和古人的用语和立意,全不相似。假如认为现在的诗文是对的,那么古代的诗文就不符合要求;假如以前的贤人值得称道,那么现在的文体就应当废弃。认为各有志趣,应当并存,那是我不能同意的。又时而出现仿效谢尘乐、苤边躔的诗文进行写作,也很叫人糊涂。为什么呢?谢康乐写出文句卓然超绝,全是出于自然,但时时出现不拘形式的现象,这是他的糟粕;裴鸿膻是个写史的良才,全无篇章文句之美。因此学谢学不到他的精华,衹学到了他的冗长的弊病;学裴却弃绝了他的长处,衹学到他的短处。谢文的神妙不能达到,裴文的质朴也不应当仰慕。所以凭空臆想之流,好名忘实之辈,想要分肉给麒麟仁兽食用,想要晋国的却克在赵国的邯郸恣意妄为,遣祇是空想。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一味盲目效尤往往会导致祸患。奋力追赶谢康乐,哪裹祇是模仿“三千广于赤县”之类的语句就可追上;一味倾慕裴鸿胪,那就担心像汉代唐林、唐尊之类的人物却不被列传。所以精美的琴、放光的金,反被目光短浅的人唾弃;《巴人》《下里》之类的通俗乐曲,反而更能迎合郢中听众的喜好。《阳春》之曲高雅却没有人相和,美妙的歌声结束之后却没有人接续,竟然不去仔细研究作品的详细内容,全面衡量作品的文华舆质朴,和《巧心》相异趣,面对高手终感惭愧。因此,具有高尚品德注意操守的士人,远远望见郑国就畏避郑卫之音抽身而退;戴章甫冠用珍珠翠履的人,见到闽乡断发文身跣行的越人祇有长长叹息。诗已经像这种情况,文又和诗的情况一样。衹是因为松烟墨不会说话,衹会受人驱使胡加涂染;纸张没有感情,可以任由文人摇笔书写。太厉害了啊,诗文的灾祸,竟到了这样的程度!

至于近代谢跳、沈约的诗作,任防、陆棰的文章,遣实在是诗文中的冠冕,著述的楷模。张士简作的赋,周升逸写的辩,也使这两人成为写文章的佳手,很难再遇上这样的能人。礼乐制度、文物典章没有崩溃,一定会有英俊卓异的人才应运而生,作为这些人才的领袖,除了弟弟你还有谁呢!常常想议论这些事,但是没有人可以一同谈说,你是我们家的曹子建,所以想和你一同商摧。分辨逭当中的清浊,使它们像泾水、渭水那样分得清清楚楚;评议这当中的是非优劣,就如同许劭、许靖汝南月旦评论那样。朱笔已经写定,评议却会有不同,让那些以鼠作玉璞的人知道羞惭,让滥竽充数的人自己知道羞耻。造就好比袁绍,害怕豪华的车骑被许子将见到;也如同盗牛者,羞于自己的罪行被王烈知道。久久思念却见不到你,我的忧愁如何打发啊!

太清年间,侯景进犯并攻陷京城,到太宗登上帝位的时候,命庾肩吾为度支尚书。当时在江上流的众藩王,都固守自己所在的州郡抵御侯景。侯景假藉皇上诏命派庾肩吾为朝廷使臣到江州,劝谕当阳公萧大心投降,萧大心不久率州投降侯景,庾肩吾就逃入建昌地界,很久,他才得以赶赴江陵,不久就去世了。庾肩吾有文集流传在世上。

刘昭字宣卿,平原高唐人,他是晋太尉刘定第九代子孙。他的祖父刘伯龙,在为父亲守丧时因孝行而出名,宋武帝命皇太子及诸王一起前往他家吊唁慰问。刘伯龙官职升至少府卿。刘昭的父亲刘彪,齐时任征虏晋安王记室。

【1】【2】【3】【4】【5】【6】【7】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空赋倾城色(NP)日常偷渡失败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