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字:
关灯 护眼
全本书斋 > 梁书 > 卷四十一(4/7)

卷四十一(4/7)

,王规又出京任新安太守,因居父丧而离职。服丧期满之后,袭封南昌县侯,被任命为中书黄门侍郎。皇上命王规与陈郡殷钩、琅邪王锡、范阳张缅一同侍奉太子,昭明太子对他们都以礼相待。当时,湘东王任京尹,和朝士集会宴饮,席间,湘东王让王规行酒令。王规从容回答道:“自从晋迁至江左以来,没有过这种做法。”当时,特进萧琛、金紫傅昭在座,都认为逭话说得很有见识。普通初年,陈庆之北伐,收复洛阳,朝中百官齐声称贺,王规退朝后说:“道家说,着手办事并不难,但要成就功业却很难。羯寇似游魂出没不定,为时已久,担温征讨,得而复失,宋武帝最终也未能成功,我们孤军深入敌境,没有后援,深入羯寇占领的地区,兵力无法相连,军粮难继,这一仗,将要招来祸患了。”不久朝廷军队果然全军覆没。他对事物的透彻了解多舆此相似。

六年,高祖在文德殿设宴为广州刺史元景隆饯行,下诏命大臣们赋诗,规定都写一百句诗,王规提起笔立即就写完呈奏,诗句文辞又很优美。高祖非常赞赏王规的才气,当天便下韶任命他为侍中。大通三年,王规迁任五兵尚书,不久兼任步兵校尉。中大通二年,王规出京任贞威将军骠骑晋安王长史。当年,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王规接着就任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的家在吴,以前的太守都一心巴结他,王规上任时,珍宗继休假回家,王规待他很疏远,继返回京都,秘报王据说他“不理郡中政事”于是王担不久便改任左民尚书,吴郡的官吏百姓一千多京城请求让王规留任,先后三次上表请奏,皇上不答应。不久王规以左民尚书的名义兼任右军将军,没有授任,又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兼任步兵校尉。王规称病推辞,不肯任职,在宋熙寺筑室居住。主回二年,王捏去世,死时四十五岁。皇上下韶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并赠钱二十万、布一百匹为他办丧事,赐给他谧号章。皇太子到王规灵前哭吊,下令给说:“王昨夜突然间去世,实在令人痛心。他的风韵美好清正,神采光耀特出,千里之内无人能比,挺拔杰出无人可及。他的文辞雄辩奔放,才学丰赡优异,潇洒放逸,才气高远,寄情山水,自得其乐,逭实在是杰出的人物呀!他那短促的一生飞快地逝去,如今长归暝暝九泉,像金刀失去了光芒,淮水断流而干涸。去年仲冬,我为刘遵的去世悲伤,今年初冬,又来追悼王捏,为好友纷纷去世而哀伤,确实不是空话啊!”玉捏收集《后汉书》各家不同说法,注《续汉书》二百卷,还有文集二十卷。

王规的儿子王褒,字子渊。王褒七岁时便能写文章。外祖父司空袁昂喜爱他,对宾客说:“这孩子将会成为我们家显贵的外甥。”王褒二十岁被举为秀才,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因居父丧离职。服丧期满之后袭封南昌侯,被任命为武昌王文学,太子洗马,兼任束宫管记,又升任司徒属,秘书丞,出京任安成内史。太清年间,侯景攻陷京城,江州刺史当阳公萧大心率领整个江州依附逆贼,逆贼转而进犯南中,王褒依然坚守安成与逆贼对抗。大实二年,世祖下令征调王褒赶赴江陵,王褒到江陵后,世祖任命他为忠武将军、南平内史,不久升任吏部尚书、侍中。承圣二年,王褒升任尚书右仆射,接着参与掌管铨选职官之事,又加侍中。当年,又升任左仆射,和先前一样参与掌管铨选职官之事。承圣三年,江陵被攻陷,他归顺周朝。

王褒着有《幼训》,用来告诫儿子们。其中一章说:

陶士衡说:“过去大禹不看重直径盈尺的玉璧,却爱惜一寸光阴。”文人为什么不诵读诗书,武士为什么不骑马射箭。如果在那寒冬的长夜,盛夏的永昼,让自己的居室安安静静,把院墙筑得高高的,家中没有杂七杂八的人来往,自己坐在屋裹高声诵读。用这种精神来求学,那就要成为仲尼的门徒了,用这种态度去写文章,那就要成为贾谊的升堂弟子了。古时候盘盂上刻有铭文。几案和手杖上写着警言,进退俯仰都看着它,遵循它。《诗经.文王》篇说:“没有人没有个好的开始,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一个人立身行道,要始终如一。“仓猝间也不能违背仁”,这确实是君子说的话啊!儒家本来就讲求尊卑高下的等级,吉礼凶礼的差别变化。国君面朝南而臣子面朝北,这是天经地义的准则。祭祀时鼎俎用奇数而篷豆用偶数,这是阴阳配合的道理。道家则不重形体,废弃聪明机巧,摒弃仁义,离弃形体,舍弃智慧。佛教的教义,实践苦行,斩断俗念,参悟生死之理,遵循佛祖教义,明辨因果报应,身处俗世却能成为圣人。即使各教宗旨有这样的差别,而最终目的都归结于开导众生。我从初入学开始,到知命之年,既崇尚儒家的学说,同时又信奉道家之说和佛教教义,自从晋迁江左以来,儒、道、佛三家的学说都没有湮灭,如果你们能继续修习,这是我的心愿。

当初,沛国刘彀、南阳宗懔和王褒都是朝廷中兴的辅佐大臣,一同参与谋划决策。

刘彀字仲实,是晋丹阳尹刘真长的第七代子孙。他年轻时便品行端正,有才识有器量。他以国子监礼生的身份参加射策应对,成绩优秀,被任命为宁海令,逐渐升迁为湘东王记室参军,又转任中记室。左撞年间,{鳄叛乱,世担秉承皇帝旨意在江之上游斟酌情势自行处理事情,各类文书大多交给刘彀起草,刘彀也竭力尽忠,很得世祖的赏识和厚遇。他历任尚书左丞、御史中丞。丞圣二年,刘彀迁任吏部尚书、国子祭酒,其余官职和原先一样。

【1】【2】【3】【4】【5】【6】【7】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空赋倾城色(NP)日常偷渡失败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