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字:
关灯 护眼
全本书斋 > 梁书 > 卷四十(7/7)

卷四十(7/7)

无怀氏,是伏羲之后第十六位君主,他怎能在伏羲前封泰山禅云云呢?

台至又说:“祇有受天命开创天下的君主才能封禅。”周成王不是受命的君主,怎能够封泰山禅社首?神农与炎帝是一人,而说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叁山禅五云,分成二人,荒诞过分了。如果是圣主,不须封禅;如果是凡主,不应封惮。当时变担想举行此事,知其不可行,便举出怪异的事情制止他。

秦始皇登泰山,在山坡中,来了暴风雨,在松树下休息,封松树为五大夫,没有登上山顶。汉武帝宗信方士,广召儒生,加冠士大夫,射牛祭天地,独与霍嬗上泰尘,不久霍擅暴死,足使他伤心。至魏明童使高堂隆撰拟封惮礼仪,听到直盘死了,叹息说:“天不想成就吾事,高生舍我而亡。”年间想封禅,年间议论还不能定,最终未能实行。孙皓遣兼司空、兼太常且尘到区董封挥玺山。这些国君,有什么功德?不想想古道而想封挥,皆是在上的君主好名,在下的臣子迎旨。

封惮一事,正经中无记载,衹有《左传》说“区在涂山舆诸侯会盟,执玉帛的有万国”,也不称作封禅。郑玄有曾参、高基愚钝之风,不能研究正经,专相信纬候之书,这是很荒谬的。《礼记》:“因天体之高在高处祭天,地体卑下,在卑下之处以祭地,在名山祭天上告成功,因所卜吉土祭五方之帝于郊外。”在岱宗将祭品用柴烧焚以祭天,就是所说的因山祭祀天地。因此《曲礼》说:“天子祭天地”又向天祈求谷物丰熟的祭祀一次,报告谷物丰熟的祭祀一次,礼不明显说向地祈报谷的祭祀。推求文意还是有的。《乐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同和所以百物不失,同节所以祭祀天地。”百物不失去的原因,是天生它,地养它,所以知道对地也有祈报谷的祭祀,这样就是一年三次祭天,三次祭地。《周官》有员丘方泽祭祀,总为三事,郊祭天地,所以《小宗伯》说:“在四郊设坛祭祀五方天帝。”造就是《月令》说的迎接四季祈求丰年之祭。《舜典》有“遣年二月帝王到东方视察州郡,来到岱宗”,夏天去南方,秋天去西方,冬天去北方,五年一循环,如果是为了封禅,怎么会是这么多次?此为九祭,也都是正经上的意义。至于在南郊举行大旅祭,不是常祭,《大宗伯》“国家有大事情举行大旅祭上帝”《月令》说“春二月,燕子至,祭祀梅神”,也不是常祭,因此《诗》说“在郊外祭天,在梅神前行礼,想要除去没有儿子的不祥”还有求雨的雩祭,也不是常祭,《礼》说“雩,禳除水旱灾”是为合祭天地有三,特祭天有九,非常祀又有三。《孝经》说:“在明堂庙祭文王,是以他配享上帝。”雩祭舆明堂庙祭虽是祭天,但不在郊外,是为天祀有十六,地祭有三。惟有大樯祀不在此敷。《大传》说:“王者宗庙大祭其始祖,以他的祖先配享天。”这又异于常祭,因此说它大于时祭。查考<系辞》说:“《易》逭部书,内容博深完备。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兼有这三才再加重复,所以成为六爻。六爻不是别的,是三才之道。”《干彖》说:“盛大呀天的元气,万物凭藉它而生,是属于天。干能用天地之德使云气流行,雨泽施布,事物的种类变动成形,日月始终照耀,上下四方的方位于是形成。”造就应该是六年一祭天,地德也是这样。真诚恭敬的道理,在逭全部具备。至于封禅的事情,不是敢听闻的。

赞许采纳了他的意见,因此推演许懋的意思,代称皇帝下旨回答求封挥的人,这些人便不再请求了。

十年,转任太子家令。宋、齐朝的旧礼仪,祭天祀帝皆穿绣龙的礼服戴着礼帽,到了天监七年,董銮第一个提出应穿黑羊羔皮衣祭天。但到现在,在明堂有祭祀时,仪注还是说“服衮冕”许懋驳斥说:“《礼记》‘大裘而冕,祀天与上帝也是这样,。的确是天神尊贵高速,必须对他忠诚质朴。今泛祭五帝,道理上不应是文字记载的这样。”祭祀改穿大裘,是从这开始的。皇帝又下旨问:“凡是用阴阳解释万物化生,应该各自跟从它的类别,现在雩祭时燔柴,用火祈求水,我对这样做有疑问。”许懋回答说:“雩祭燔柴逭件事,经书上没有记载,的确是儒生没有思考就这样说。查考周宣王《云汉诗》说:‘上下祭天地,设置酒食在地下,把玉块埋入土中,没有一个神道不尊敬的。,毛公注解说:‘上祭天,下祭地,地上设置货币,埋葬祭品。,按照这个说法,为天旱而祭天地,并且有埋葬祭品的文字,但不见有燔柴的说法。如果说祭五帝必应燔柴的事情,但今明堂祭祀的礼仪,又没有燔柴这事。而且《礼记》又说‘埋葬羊猪祭时’,四时的功德是五帝,这又是祭祀不用燔柴的证据。昔Et雩祭设坛在南方正阳位,对求神的事情有不妥;而现在已移至东方,但燔柴的礼仪没有改正。请雩祭时停止燔柴,祭祀用的牲牢等物,全部埋葬在坑裹,这样做才符合周宣王《云汉诗》的说法。”下韶全听从他的意见。凡是各种礼仪,他都校正了许多错误。

【1】【2】【3】【4】【5】【6】【7】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空赋倾城色(NP)日常偷渡失败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