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异同。之遴列举十条不同之处,大略说:“查古本《汉书》记载‘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上,,而今本无上书年月日字。又查古本《叙传》称作中篇,今本称作《叙传》。又今本《叙传》记载班彪的事迹,而古本说‘稚生彪,自有传,。又今本纪及表、志、列传排列次序彼此不一致。而古本排列次序彼此一致,总成三十八卷。又今本《外戚》排在《西域》后,古本《外戚》.排在《帝纪》后。又今本《高五子》、《文三王》、《景十三王》、《武五子》、《宣元六王》夹杂在诸传卷次中,古本诸王全部排在《外戚》后,在《陈项传》前。又今本《韩彭英卢吴》述说‘信惟饿隶,布实黥徒,越亦狗盗,芮尹江湖,云起龙骧,化为侯王’,古本述说‘淮阴毅毅,杖剑周章,邦之杰子,实惟彭、英,化为侯王,云起龙骧’。又古本第三十七卷,解释音义,以助轨范训诂,而今本无此卷。”
之遴喜好写文章,多学古体写法,与河东人裴子野、沛国人刘显常共同讨论书籍,因此彼此友好。当时《周易》、《尚书》、《礼记》、《毛诗》均有高祖的义疏,惟有《左氏传》尚缺,之遴便着《春秋大意》十科,《左氏》十科,《三传同异》十科,合三十事上奏。高祖大悦,在诏书中回答他说:“省阑所撰的《春秋》义,评比事情论述书籍,言辞精微含意深远。编年的文体,言显义繁,丘明传承洙泗儒家风格,公羊禀受西河人卜商的学问,铎椒的解说比配不上,瑕丘江公的解说不可取。继承跟踵胡母生,董仲舒达到顶盛,因循《谷梁》,夏侯千秋最忠诚。张苍传布《左传》,买谊承袭荀卿,起源相同而后人分道扬镳,主旨相殊,详略纷然,其来已久了。过去年少时,便经常研味,一旦遣置,竟快六十年。兼有晚冬光短促,处理机事很少有空暇,有时还要夜半起床,所以没有时间搜括。须待夏,试取推寻,若温故有新解,再酬答所问。”
太清二年,侯景叛乱,之遴避难返回家乡,未至,在夏口去世,时年七十二岁。前后有文集五十卷,流传于世。
之亨字嘉会,是之遴的弟弟。年轻时有美名。举秀才,授太学博士,稍迁兼任中书通事舍人,步兵校尉,司农卿。又代兄之遴任安西湘束王长史、南郡太守。在郡有突出的政绩。数年后在官任上去世,时年五十岁。荆地人至今怀念他,不忍直呼其名,便称他俩“大南郡”、“小南郡”
许懋字昭哲,是高阳新城人,魏朝镇北将军许允的九世孙。祖父许珪,在宋朝任给事中,著作郎,桂阳太守。父亲许勇慧,在齐朝任太子家令,冗从仆射。
许懋年少时父亲去世,生性极孝,在为父亲服丧时,守孝超过常礼。笃志好学,被乡里称赞。十四岁入太学,从师学《毛诗》,清晨领受老师的说解,傍晚便能复讲,座下听讲的人常有数十百,因此编撰《风雅比兴义》十五卷,盛传于世。尤其通晓旧事,称之为仪注学。
起家任后军豫章王行参军,转任法曹,举茂才,迁任骠骑大将军仪同中记室。文惠太子闻其名而召见他,让他在崇明殿侍讲,授太子步兵校尉。永元年间,转任散骑侍郎,兼国子博士。与司马装志同友好,仆射江柘极推重他,称他“经史笥”天监初年,吏部尚书范云举荐许懋酌定五礼,授征西鄱阳王谘议,兼著作郎,待韶文德省。当时有人奏请在会稽筑坛祭天,在国山辟基祭地,高祖雅好礼仪,便召集儒学人士,草拟封挥礼仪,将要举行封襻事。许懋认为不能举行此事,就建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