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宴会上捋住皇帝胡须,诉说太子的过失,高祖停酒不饮,责备宇文孝伯说:“你常常对我说,太子没有什么过错。
如今王轨又这样说,你在欺骗我吗?”宇文孝伯再次叩拜,说道:“微臣听说父子之间,别人很难说什么话。
微臣知道陛下不能忍痛割爱,所以有些话到了嘴边而没有说出来。”皇帝明白他的心意,沉默了很久,才说道:“朕已托付给你,希望你自勉。”建德五年(576),大军东征,授内史下大夫,命令他留守京师,掌管内阁政事。
大军返回后,皇帝说:“留守重任,无须战功。”于是加授大将军,晋封广陵郡公,食邑三千户,并赏赐金帛、女妓等。
六年,仍担任宗师。
皇帝每次外出视察,常常命令他在京师留守。
后来高祖北征,至云阳宫,病势加重。
令驿站急召宇文孝伯赶赴云阳宫。
皇帝拉着他的手说:“我自忖病已难好,把后事托付给你。”当天夜里,授司卫上大夫,总领宿卫兵马。
又命令他骑着驿站的马入京镇守,防备出现异常情况。
宣帝即位,授小冢宰。
宣帝忌恨齐王宇文宪,想除掉此人。
对宇文孝伯说:“你如果能为我除去齐王,我就把他的官职爵位授给你。”宇文孝伯叩头说:“先帝遗诏,不许乱杀骨肉。
齐王是陛下的叔父,既是近亲,又有大功,为国家重臣,社稷栋梁。
陛下如果随便治罪处死,微臣又违心顺从旨意,那么臣就是不忠之臣,陛下就是不孝之子了。”宣帝不高兴,就逐渐疏远了他。
而与于智、王端、郑译等人秘密策划这件事。
后来命令于智告发宇文宪图谋反叛,派宇文孝伯召唤宇文宪入宫,杀掉宇文宪。
宣帝西征时,在军中犯有过错,郑译有时也参与作恶。
军队回来后,宇文孝伯和王轨把这些事都告诉高祖,高祖大怒,打宣帝数十杖,又将郑译免官。
到这时候,郑译又被宣帝所宠。
宣帝追恨挨打,问郑译道:“我脚上的杖痕,是由谁引起的?”郑译答道:“事情由宇文孝伯、王轨引起。”郑译又乘机说出王轨捋高祖胡须的事。
宣帝就把王轨处死。
尉迟运害怕,私下对宇文孝伯说:“我们一定免不了灾祸。
怎么办?”宇文孝伯回答说:“如今家中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臣为子,都应当知道该怎么办。
况且接受委托,侍奉他人,已经献身名誉和道义,规劝而不被采纳,又怎么能贪图活命呢?您如果只为自己性命打算,应当离我远一些。”于是各人按自己想法行事。
不久,尉迟运出任秦州总管。
宣帝荒废事务,迷于佚乐,一天更甚一天,而且胡乱杀人,朝廷典章废弛混乱,没有法纪。
宇文孝伯又连续恳切劝谏,都不被接受。
从此更被疏远排斥。
后来稽胡反叛,命令宇文孝伯为行军总管,跟随越王宇文盛讨平稽胡。
军队回来后,宣帝打算杀掉宇文孝伯,就借口齐王之事,责备他说:“你知道齐王谋反,为什么不揭发?”宇文孝伯回答道:“微臣知道齐王忠于国家,被那群小人陷害,横加罪名,微臣认为说了必定无用,所以不说。
况且先帝嘱托微臣,只命令我辅导陛下,如今劝谏而不听从,实在辜负了先帝的嘱托。
把这个当做罪名,我甘心服罪。”宣帝十分惭愧,低头不语。
于是命令把他推出去,赏赐他在家中自尽。
当时三十六岁。
隋文帝登基后,认为宇文孝伯、王轨都是由于忠心耿耿而被治罪,下令将他们重新安葬,恢复他们的官职爵位。
又曾经对高赹说道:“宇文孝伯实在是周国的良臣,如果当时此人在朝中,我们这些人就什么也干不成了。”儿子宇文歆承袭爵位。
颜之仪字子升,琅笽临沂人,是晋朝侍中颜含的九世孙。
祖父颜见远,任齐国治书侍御史,在朝中端庄严肃,人称“当官”
等到梁武帝执政时,以病辞去官职。
不久齐和帝突然驾崩。
颜见远竟痛哭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