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也失去他们的君主世次。
回鹍,给唐朝带来的忧患尤其严重。
它的国土、君主世次、风物民俗,在唐朝已广为人知。
唐朝曾嫁女给他们,因此他们世代把中土皇上当成国舅。
国土原在娑陵水上,后来被黠戛斯侵占,迁移到天德、振武军之间,又被石雄、张仲武攻破,剩下的人西迁,受吐蕃役使。
这时吐蕃已攻陷河西、陇右,于是把回鸜分散安置。
五代时,居住在甘州、西州的回鹊曾被中原所知,其中甘州回鹊多次前来,仍称中原星上为舅,中原用诏书答复也称回鹊焉甥。
后梁干化元年,派都督周易言等人前来,而史书上没有记载他们的君长名号,后梁封周易言等人官爵,派左监门卫上将军杨沼把他们护送回本土。
到唐庄宗时,王仁美派使臣前来,进献玉、马,自称“权知可汗”,唐庄宗派司农卿郑绩持旌节册封仁美为英义可汗。
这年,仁美死,他的弟弟狄银继位,派都督安千想等人前来。
同光四年,狄银死,阿咄欲继位。
天成二年,权知国事王仁裕派李阿山等人前来朝拜,唐明宗派使臣册封王仁裕焉顺化可汗。
晋高祖时又册封为奉化可汗。
阿咄欲,不知他跟狄银的亲疏关系,也不知他何时继位去世;而仁裕,直到五代结束,常来朝贡,史书上也失去记载。
它的土地出产玉石、耗牛、绿野马、独峰驼、白貂鼠、羚羊角、硇砂、腽肭脐、金刚钻、红盐、屙氍、驹骔皮革。
适宜白麦、青稞麦、黄麻、葱韭、胡荽生长,用骆驼耕种。
他们的可汗常住在楼上,妻子称为天公主,国相称为媚禄都督。
拜见可汗时,就脱帽披着头发进去作为礼节。
妇女束上发髻,五六寸高,用红绸包着;出嫁后,就戴上毡帽。
又有别族称为龙家,风俗和回纥大同小异。
长兴四年,回鹊前来进献一对白鹌,唐明宗命令解开绳子把它们放了。
从唐明宗时起,常卖马给中原,他们带来的宝玉都归朝廷,而对犯禁做买卖的百姓就加以治罪。
周太祖时解除禁令,老百姓得以和回髓私自做交易,玉价因此大幅下跌。
颢德中,前来献玉,周世宗说:“玉虽宝贵,但没有什么好处。”退回了。
于阗,国土、君主世次、风物民俗,唐朝已有记载。
五代乱世,中原多变故,不能安抚招徕四夷。
曾和中原交往的夷族仅留下名称,他们的君主世次、兴亡,都不能考知。
而于阗尤其速,距京师万里之外。
它的国土,西南面靠近葱岭,和婆罗门为邻国,而相距还有三千多里,南面和吐蕃连接,西北面到疏勒二千多里。
后晋天福三午,于阗国王李圣天派使臣马继荣前来进献红盐、郁金、耗牛尾、玉氍等,后晋派供奉官张匡邺代理鸿胪卿,彰武军节度判官高居诲任判官,册封李圣天焉大宝于阗国王。
这年冬十二月,张匡邺等人从灵州走了两年到达于阗,到七年冬纔返回。
而高居诲记下很多来去见到的各国山河,但不能说清李圣天的世次。
高居诲写道:“从灵州渡过黄河,走三十里,纔经过沙漠进入党项领土,叫细腰沙、神点沙。
到达三公沙,在月支都督帐中留宿。
从这里走四百多里沙漠,到达黑堡沙,沙漠尤其广阔,于是登上沙岭。
沙岭,是党项的牙帐,酋长叫捻崖天子。
渡过白亭河到达凉州,从凉州西行五百里到达甘州。
甘州,是回鹊的牙帐。
它的南面,群山连绵一百多里,是汉朝小月支的旧地,有别族,称为尘壶山沙陀,据说是朱耶氏的遣族。
从甘州西行,开始经过戈壁,戈壁中没有水,带着水赶路。
甘州人教后晋使臣做马蹄木涩,木涩上有四个孔,马蹄上也凿四个孔连接木涩,骆驼蹄则用耗皮包上纔能走。
向西北走五百里到达肃州,渡过金河,向西走一百里出天门关,再向西走一百里出玉门关,经过吐蕃土地。
吐蕃男子戴中原帽,妇女扎辫子,戴瑟瑟珠,据说好的瑟瑟珠,一个能换一匹好马。
西行到瓜州、沙州,二州中有很多中原人,听说后晋使臣前来,刺史曹元深等人到郊外迎接,向使臣询问天子的日常生活。
瓜州南面十里的鸣沙山,据说冬夏有殷殷如雷的声音,说道就是《禹贡》中所说的流沙。
还有东南十里处的三危山,据说是三苗流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