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刻暴虐之苦,奚王去诸因怨愤而反叛,率领别部西迁到嫣州,依北山打猎,常采北山的麝香、人参贿赂刘守光以使自己有所依托。
这一族发展到敷千帐,纔分成束奚、西奚。
去诸族,很懂得耕种,每年借边民的荒地种糜子,秋天成熟后就来收获,窖藏在山下,没有人知道藏的地方。
用平底瓦锅烧火做饭,把糜子煮成粥,用冷水混着喝。
去诸死后,他儿子扫刺继位。
唐庄宗攻破刘守光,赐扫刺姓李,改他的名叫绍威。
李绍威死后,儿子拽刺继位。
同光以后,李绍威父子多次派使臣到京师朝贡。
当初,李绍威娶契丹女舍利逐不鲁的姐姐做妻子,后来逐不鲁叛逃到西奚,李绍威收容了他。
晋高祖登位,把幽州和雁门以北地方割让给契丹,这时李绍威和逐不鲁都已死,耶律德光已册立后晋而北归,拽刺在马前迎拜,耶律德光说:“不是你的罪。
对不住我的,不过是扫刺和逐不鲁罢了。”于是挖开他们的坟墓,把他们的骨头锤成粉末撒掉。
俊来耶律德光消灭后晋,拽刺曾率兵相随。
以后就没有再出现在中原。
自从去诸迁到嫣州,自立为西奚,而在琵琶川的束奚,也被契丹吞并,不能再单独出现。
吐潭,原称吐谷潭,有人说是乞伏干归的后代。
自从后魏以来,名称被中原知道,住在青海旁边。
唐至德年问,被吐蕃进攻,部族分散,内附的部族,唐朝把他们安置在河西。
他们的大姓有慕容、拓拔、赫连等族。
唐懿宗时,首领赫连铎任阴山府都督,协助讨伐庞勋,因功封大同军节度使。
后被晋王攻破,他的部族更加衰微,散居在蔚州境内。
唐庄宗时,有个首领白承福,依傍中山北面的石门修建栅寨,唐庄宗为他设置宁朔、奉化二府,任白承福为都督,赐给他姓名叫李绍鲁。
直到后唐灭亡,常派使臣到中原朝贡。
晋高祖登位,把雁门以北割让给契丹,从此吐浑被契丹奴役,深受契丹苛刻暴虐之苦。
适时,安重荣镇守成德,有二心,暗中派人招吐潭入塞,白承福等人于是从五台进居中原。
契丹耶律德光大怒,派使臣责备晋高祖,晋高祖恐惧,派供奉官张澄率兵搜索并、镇、忻、代等州山谷中的吐浑人把他们起走。
但后晋也深受契丹之苦,想得到吐潭以便紧急关头有所应援,于是暗中派刘知速镇守太原,抚慰他们。
整个晋高祖时期,白承福多次派遣使臣朝贡。
后来晋出帝和契丹绝交,召白承福进朝,封为大同军节度使,待他很优厚。
契丹和后晋在黄河边相拒,白承福率兵随晋出帝抗击契丹。
这年很热,吐潭人很多患病而死,于是派白承福回太原,迁居到岚、石二州之间。
刘知远逐渐侵辱他们,白承福策划又逃亡出塞,刘知速率兵包围他们,杀掉白承福和吐潭的大姓赫连海龙、白可久、白铁匮等人,他们的羊马资财,敷以万计,都被抄没,其余的人让他的别部王义宗统领。
吐浑于是衰微,不再出现。
当初,后唐把白承福族称为熟吐浑。
畏兴中,又有生吐浑杜每儿前来朝贡。
杜每儿,不知他的国土、部族情况。
到后汉干佑二年,又有吐浑何戛刺前来朝贡,不知是生吐浑还是熟吐潭,大概都衰微了,不值得考究记载。
达靼,是棘辐的后代,原在奚、契丹东北面,后来受到契丹进攻,部族分散,有的归属契丹,有的归属渤海,其余散居在阴山的部族,自称达靼。
唐末时,名称被中原所知。
有每相温、于越相温等人,咸通中,随朱邪赤心讨伐庞勋。
后来李国昌、李克用父子被赫连铎等人打败,曾逃亡到达靼。
后来随李克用进关攻破黄巢,从此住在云、代二州间。
他们的习俗是善于骑马射箭,多养骆驼、马。
他们的君长、部族名称,不能考见,只有曾和中原有过交往的人可以考见。
同光中,都督折文逋,多次从河西前来进贡骆驼、马匹。
唐明宗在定州讨伐王都,王都引诱契丹进犯,唐明宗诏令达靼进入契丹领土,以张声势,派宿州刺史薛敬忠带着缴获的二百五十个契丹团牌和数百弓箭赐给云州生界达靼,可见唐曾经役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