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包拯明威
第八十八章包拯明威
第八十八章包拯明威
“王大人也看到了,现下三司正是事务繁忙之时,大人第一天到三司,下官来时已经通禀包大人,包大人正在等候王大人,咱们还是快一些吧…”柳襄有些颇感为难的说dao。
官场上讲究的是迎来送往,平级之间尚且如此,而眼前的王景范可是他的直接上司,理应趁此机会多多激āoliu一番也好熟悉一下对方的为人为ri后相chu1早zuo打算。王景范自然也听出了其中的味dao,这柳襄估计是被包拯的办事作风给震慑住了,从他到三司这片刻功夫的观察来看,显然整个三司的办事效率都大为提升,一来集中到此办事的人也积压的太多,二来便是包大人坐镇三司,估计是用了什么手段让底下的官吏不敢糊弄拖沓。
王景范拱手说dao:“柳大人客气了,既然包大人正等着咱们自当要快些,等今天忙过之后,在下在丰乐楼设宴款待盐铁三案诸位同僚…”
“好说!好说!王大人请!”柳襄脸上lu出笑容,包拯到任的时间并不chang,却让整个三司衙门上下都有guchuan不过气来的感觉,不说官吏如何就是门房这档子连吏员都不是的家伙们,也不敢仗着三司衙门的威严吃拿卡要。
走在面见包拯路上的时间并不chang,从柳襄的言语中到可知包拯上任之后,三司的变化并不是靠着其施展了什么强ying的手腕,摘了几个官吏的帽子来达到的。令王景范惊异的是包拯迈进三司衙门的门槛之后,即便只是“权三司使”,三司衙门上下官吏都不约而同的办事更勤快了,而至于“收成”什么的更是见鬼的事情!
“zuo官zuo到这个份上,虽是名位不显,亦是足wei平生!”王景范心中暗自想到:“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这三十六字箴文是父亲生前常对他提及的,毕竟要想达到父亲的目的没有官shen是不行的。父亲最担心的便是怕自己踏入仕途之后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和初衷,遂时常提及此箴文用以让自己保持jing醒,ri复一ri的让自己清楚自己步入仕途的目的所在,莫要在权势中mi失了自己。
事实上熟读史书的王景范自然知晓包拯未必是官员中最为出色的,不说包拯并未有多少jing彩的判案事例,就算如后世传说中的包拯也未必说能强到哪里去,甚至一些循吏乃至酷吏群众,执法更出彩的也是不乏其人,至于不畏权贵的更是不知多少。
少时王景范曾读史书时就东汉董宣与包拯向父亲发问过,为何董宣已是以一颗赴死之心甚至是已经去寻死,zuo官却还是比不过包拯,毕竟包拯最为艰险的一次也不过是拽着皇帝的衣袖连续七次上书弹劾“音吐愤ji,唾溅帝面”以父亲那个时代的情况而言千年之后人们gen本不知东汉董宣是为何人,而包拯却仍是fu孺皆知甚至成神,说起来年少的王景范为董宣甚为不平。
父亲曾言:“不及官威,是为尊严!”——董宣和包拯所zuo的都是大伤皇帝面子的事情,董宣为之几乎丢了xing命,最后还是被光武帝令人强按其为公主磕tou,虽董宣双手据地终不俯首,却是折损其尊严,相对于包拯毫发无损高下立判。诚然包拯比董宣的命好,碰上了当今皇帝纵是折其颜面亦是全shen而退,百姓需要寄托的是一个有尊严的为民张目zuo主的强官,而董宣也只能自叹生不逢时,纵然董宣过世时家中“仅大麦数斛,弊车一乘”清廉程度比之包拯更令人心酸。
在走到包拯办公房舍后,王景范收起了自己感慨的思绪,如包拯这般受人尊敬的大臣他也只能崇敬,他自己是zuo不到这点的,中间所付出的代价太过高昂。最重要的是当今皇帝与包拯可谓是君臣相知实非寻常,王景范不能保证自己如同包拯一般在付出代价的同时能够得到皇帝的信任,这就注定了他不可能走包拯的老路。
“景范参见包大人!”王景范在步入包拯办公之所后叉手说dao。
包拯抬起tou来,最近一个多月他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即便是到三司赴任之后,这zhong压力非但未曾削减甚至更加分量,纵是心底无si天地宽亦是让他有些chuan不过气来,这更让他平添三分庄肃:“见复,某家没想到你会来三司,韩子华真是舍得!”
王景范也没有想到包拯会如此开诚布公,苦笑一声拱手说dao:“夫人怀有shenyun实在是无法离京,在下思来想去也唯有大人这里可以暂避一时了!”
“暂避一时?”显然王景范这个答案无法让包拯满意,他眉tou略微一皱:“三司事务繁杂却非暂避之所!”
“在下之所以上书驳斥欧yang大人的奏章,其本意便是在下并不苟同欧yang大人的‘素少学问’、‘学问不shen,思虑不熟,而chu1之乖当’等言。在下素来认为包大人与欧yang大人的学问之dao是完全不同的,欧yang大人乃一代文宗,更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可是在下自渭州进京之后所见所闻无不是姨夫文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