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起来,那是一种会意的,智慧的光芒。
“‘怎样,’他颇为自豪地说,‘您曾见过比这更精美的版画吗?每一个细节都是多么的清晰,多么的分明——我把这幅与德累斯顿版相比较过,相对于这幅来讲,那个德累斯顿版便相形见绌了,显得平淡而死板。再来看看它的来历吧!您瞧这儿——’他把画翻过来,并用指甲如此精确地指着这张白纸上的某些地方,以致我都不由自主地望过去,看那儿是否真的还盖有图章——‘这儿您看见的是那格勒的藏图章,那儿是收藏家雷米和厄斯代勒的图章。这些先前拥有此画的大收藏家,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这幅画居然会跑到我的这间陋室里来吧。’
“看着这个对事实还一无所知的老人如此激动地赞赏和夸耀着那一张纯粹空白的纸张,一丝凉意掠过我的背脊。看着他用指甲居然毫厘不差地指着那些只是在他的想象中才有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收藏家的图章,我真的感觉到有些不寒而栗。正是由于这种恐怖,我觉得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一般,不知道该如何答他的话才好。但是,当我在迷惘和慌乱中抬起眼睛瞥见那两个妇人时,我又看见老太太激动而颤抖地高举着的双手和满怀祈求的神情。于是我镇定了一下,开始扮演自己的角色。
“‘真是罕见!’我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话来,‘真是印得精美绝伦的一幅画!’马上,老人自豪得脸上容光焕发。‘这还根本算不上什么,’他喜形于色地说道:‘您还得看看《忧愁》⑨图或者《受难》⑩图,这可是一幅印得精美无比的版画,如此高的质量简直是独一无二的,您看吧’——说着,他的手指又轻轻地抚摸起了他幻想中的画——‘这新鲜明丽的色彩,这细致入微的笔法,这柔和无比的色调,柏林的大老板们以及那些博物馆专家们见了,也肯定会被震惊得五体投地的。’
“他就这样大声地喜形于色地一边看一边讲述下去。我简直无法形容,对我来说这是多么地不寒而栗:我和他一起看了一百或三百张空白的废纸或者是很糟糕的复制品,而这些东西在这位不明的可悲的盲人的记忆中却是真实存在的,以致于他至今还能毫无差错、按照准确无误的顺序,细致入微地夸奖和描述每一幅画。这个看不见的珍藏,其实想必早已随风散落,不知去了哪个角落,但它对于这个受骗的盲人来讲,还原封不动地存在着。他对幻想产生的是如此强烈,以致于我几乎也开始相信它们是依然存在的。只有一次,他的梦游者一般的沉着自信以及热情洋溢的情绪被短暂中断了一下,甚至差一点有觉醒过来的危险:他拿着一幅伦勃朗的《安提莪普》⑾(这是一幅试印的复制品,原来的确价值连城),又夸起了印刷的细腻,他那敏锐的神经质的指头沿着印刷的线路重描这幅名画,但是他那敏感的触觉神经在这张陌生的纸上却没有能够摸得到那些凹陷的纹路,突然之间,他皱起眉头,脸色阴沉,声音也慌张起来。‘这是…这是《安提莪普》吗?’他喃喃自语道。我马上采取行动,赶紧从他手里把这幅嵌在纸板里的画取出来,并满怀地描绘起我所知道的铜版画中可能有的所有细节。这时,盲人那张本来很难堪的脸才松弛下来。我越是大加赞赏,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就越开心,显出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总算来了一个识货的行家,’他兴高采烈地朝他的妻子女儿欢呼起来,‘总算,总算出现一位行家,让你们也听一听,我的这些画有多么值钱。你们总是不无忧虑地责怪我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我的收藏上。这也是事实,60年,我不喝酒,不旅游,不戏,也不买书,总是省了又省,省了又省,把钱用来买画。当我有朝一日不在人世了,你们就会发现——你们将非常富有,比我们镇上所有的人都有钱,就跟德累斯顿的巨富们一样有钱。那时候,你们也会为我干的这种傻事而感到高兴。但是,只要我活一天,这些画一幅也不允许拿出我的房子…你们先得把我抬出去埋了,然后才可以动我的那些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