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字:
关灯 护眼
全本书斋 > 淮南子 > 要略(2/6)

要略(2/6)

其言有小有,有微有,指奏卷异,各有为语。今专言,则无不在焉, 然而能得本知末者,其唯圣人也。今学者无圣人之才,而不为详说,则终颠顿 乎混溟之中,而不知觉寤乎昭明之术矣。今《易》之《乾》、《坤》,足以穷 通义也,八卦可以识吉凶、知祸福矣,然而伏羲为之六十四变,周室增以六爻, 所以原测淑清之,而扌麏逐万之祖也。夫五音之数不过商角徵羽,然而五 弦之琴不可鼓也。必有细大驾和,而后可以成曲。今画龙首,观者不知其何兽也, 其形,则不疑矣。今谓之则多,谓之则少,谓之术则博,谓之事则浅,推 之以论,则无可言者,所以为学者,固致之不言而已也。夫论至,故多为 之辞,以抒其情;万至众,故博为之说,以通其意。辞虽坛卷连漫,绞纷远缓, 所以洮汰涤至意,使之无凝竭底滞,卷握而不散也。夫江河之腐胔,不可胜数, 然祭者汲焉,大也。一杯酒白,蝇渍其中,匹夫弗尝者,小也。诚通乎二十篇之 论,睹凡得要,以通九野,径十门,外天地,捭山川,其于逍遥一世之间,宰匠 万之形,亦优游矣。若然者,挟日月而不烑,而不秏。曼兮洮兮, 足以览矣,藐兮浩兮,旷旷兮,可以游矣。

文王业之而不卒,武王继文王之业,用太公之谋,悉索薄赋,躬擐甲胄,以 伐无而讨不义,誓师牧野,以践天之位。天下未定,海内未辑,武王昭文 王之令德,使夷狄各以其贿来贡,辽远未能至,故治三年之丧,殡文王于两楹之 间,以俟远方。武王立三年而崩,成王在褓襁之中,未能用事,蔡叔、叔,辅 公禄父而,周公继文王之业,持天之政,以肱周室,辅翼成王,惧 争之不,臣下之危上也,故纵华山,放桃林,败鼓折枹,搢笏而朝,以 宁静王室,镇抚诸侯。成王既壮,能从政事,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孔 修成、康之,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 学生焉。

文王之时,纣为天,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康梁沉湎,中成市,作为炮 烙之刑,刳谏者,剔妇,天下同心而苦之。文王四世累善,修德行义,岐周 之间,地方不过百里,天下二垂归之。文王以卑弱制暴,以为天下去残除贼 而成王,故太公之谋生焉。

齐桓公之时,天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伐中国,中国之不绝如线。 齐国之地,东负

《修务》者,所以为人之于未淹,味论未,见其文辞,反之以清静为常, 恬淡为本,则懈堕分学,纵适情,以偷自佚,而于大也。今夫狂者无忧, 圣人亦无忧。圣人无忧,和以德也;狂者无忧,不知祸福也。故通而无为也,与 而无为也同;其无为则同,其所以无为则异。故为之浮称说其所以能听,所 以使学者孳孳以自几也。

凡属书者,所以窥,庶后世使知举错取舍之宜适,外与接而不眩, 内有以神养气,宴炀至和,而己自乐所受乎天地者也。故言而不明终始,则 不知所仿依;言终始而不明天地四时,则不知所避讳;言天地四时而不引譬援类, 则不知微;言至而不原人之神气,则不知养生之机;原人情而不言大圣之德, 则不知五行之差;言帝而不言君事,则不知小大之衰;言君事而不为称喻,则 不知动静之宜;言称喻而不言俗变,则不知合同大指;已言俗变而不言往事,则 不知德之应;知德而不知世曲,则无以耦万方;知氾论而不知诠言,则无以 从容;通书文而不知兵指,则无以应卒已;知大略而不知譬喻,则无以推明事; 知公而不知人间,则无以应祸福;知人间而不知修务,则无以使学者劝力。 省其辞,览总其要,弗曲行区,则不足以穷德之意。故著书二十篇,则天 地之理究矣,人间之事接矣,帝王之备矣!

《泰族》者,横八极,致乘,上明三光,下和土,经古今之,治理 之序,总万方之指,而归之一本,以经纬治,纪纲王事,乃原心术,理情, 以馆清平之灵,澄彻神明之,以与天和相婴薄,所以览五帝三王,怀天气,抱 天心,执中和,德形于内,以莙凝天地,发起,序四时,正方,绥之斯 宁,推之斯行,乃以陶冶万,游化群生,唱而和,动而随,四海之内,一心同 归。故景星见,祥风至,黄龙下,凤巢列树,麟止郊野。德不内形,而行其法藉, 专用制度,神祇弗应,福祥不归,四海不宾,兆民弗化。故德形于内,治之大本。 此《鸿烈》之《泰族》也。

学儒者之业,受孔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服 伤生而害事,故背周而行夏政。禹之时,天下大,禹执蔂垂,以为民 先,剔河而九岐,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东海,当此之时,烧不暇撌, 濡不给扢,死陵者葬陵,死泽者葬泽,故节财、薄葬、闲服生焉。

【1】【2】【3】【4】【5】【6】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