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短处和缺点。那些值得推重张扬的长处往往因表现出来而显得有具体特征,而那些短处缺点因被掩饰遮盖而不为人所见。然而正是由于推重张扬长处,显得有具体特征而导致祸害:虎豹就因具有勇猛强大的长处和特征而招致射猎,猿猴就因具有敏捷灵巧的长处和特征而招致捕捉。那么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能推显他的短处而不张扬他的长处优点,就可以和他谈最高深的“道”的理论了。
自信的人是不能用诽谤赞誉来改变他的志向的,知足的人是不能用权势利益来诱发他的欲望的。所以通达天性的人是不会追求天性所做不到的事情的,懂得命运的人是不会担忧命运本身所无法左右的事情的,通晓道体的人是没有外物能够搅乱他的内心和平的。詹何说过:“还不曾听说过自身修养很好而国家治理得很差的事,也不曾听说过自身修养很差而国家治理得很好的事。”矩尺不正就不能划出方形,圆规不标准就无法画出圆形来。自身的修养就像上述说的矩尺圆规,没听说过自身不正而使别人端正的事。溯源天性、端正心术、理顺好憎感情、调适情性,那么治国之道就通畅了。溯源天性就不会被祸福迷惑,端正心术就不会喜怒无常,理顺好憎感情就不会贪求那些于本性无用的东西,调适情性这欲念就不会没有节制。不被祸福所迷惑则行为就能动静循理,不喜怒无常这赏罚就不会出偏差,不贪求于本性无用的东西就不会因物欲而伤害本性,欲念有节制就可怡养天性而知足。这四个方面,都不能从外界求得,也不必借助别人的力量,只须立足自身就能得到。天下的事情是不能单凭智力就能做成的,也不能单靠聪明就能认识清楚的,更不能只靠人的本事能办成的,同样不能只以仁术就能使人归顺的,单凭强力取胜更不可能。这智力、聪明、本事、仁术、强力五项都归属人的才能范畴,但如果只有这些才能而德行不高,就不能做成每一件事情。只有德行修养好了,这五项才能也就随之能发挥作用;反之只强调突出这五项才能,那么德行修养也就被忽略了。所以只有获得了“道”,就会使愚笨无能的人都会感到力量无穷;反之失去了“道”,就会使聪明者都感到力不从心。这就好像泅渡江河而没有游泳技术,即使身强体壮也一定会沉没;而有了游泳技术,即使身体瘦弱也一定会顺利渡过,更何况托身于舟船之上呢!
治国的根本,务必要使人民安定;安定人民的根本,在于衣食充足;衣食充足的根本方法,在于不失农时;使人民不失农时的根本,在于减少徭役;减少徭役的根本,在于节制物欲;节制物欲的根本,在于归返虚静平和的天性;归返天性的根本,在于抛弃内心世界那些多余的精神压力;去掉抛弃了这些精神压力,心胸就会虚静;心胸虚静就平和;平和是道的基本素质,虚静则是道的居所宅舍。能够拥有天下的天子,必定不会失去诸侯国;能够拥有诸侯国的诸侯王,必定不会失去他的家族;而能够治理好自己家族的,也必定不会不注意自身的修养的;能够自身修养的人,也必定不会忽略自身的心性;而能够使自己心体返归本原的,必定不会亏损本性;不亏损本性的人,必定不会迷失“道体”的。所以广成子说:“谨慎地持守着你的内心,周密地封闭与外界的接触,智慧过多不是一件好事情;不要看不要听,以虚静平和的心态拥有精神,那么形体就会自然端正。”不能把握自身的虚静平和而能通晓道体,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所以《易经》说:“收束口袋,没有过错也不会有赞誉。”能够称霸成王的人,一定是获得胜利的人;能够战胜敌人的人,一定是个强大的人;而能够强大,一定是利用了民众的力量;能利用民众的力量的人,也必定是得人心的;能得人心,也一定自身修道得道的;而能够得其道的,一定是以柔弱处世处事的。强硬尽管能胜过不如自己的人,但碰上力量与之相等的人就互相抗衡而难以取胜了。而柔弱可以胜过比自己强大的人,它的无形的柔性之力是无法计算的。所以能从多次失败中转变为大胜利,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