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师出征,百姓疲惫、国力亏虚,远方国家的君主有所防备,如果攻城而不能克,野战而无所获,这就会丧失以前的功绩而招致以后的责备。不如按兵息师,伺机而行。况且出兵作战是重大事情,此事要靠大众才能成功,众人如果不高兴,您岂得独自安心?”诸葛恪说:“大家说不可出兵,是他们都无计虑,心怀苟且偷安的思想,而您也认为他们是对的,我还有什么指望?因为曹芳昏聩无能,而他的政权被控制在臣下手中,他的臣民本就怀有离心。
如今我利用国家的力量,凭借战胜的威势,则所向之处哪能不获胜?”他以滕胤为都下督,总管留守事务。滕胤白天接待宾客,夜间批阅文件,有时通宵不眠。
孙峻传,孙峻,字子远,孙坚的弟弟孙静的曾孙。孙静生孙詗。孙詗生孙恭,孙恭任散骑侍郎。孙恭生孙峻。
孙峻年少时就熟知射箭驰马,精明果敢、胆大决断。孙权在位末年,孙峻为武卫都尉,任侍中。孙权临去世前,孙峻受遗诏辅朝政,兼任武卫将军,此职按例主管宿卫军,封爵都乡侯。诸葛恪被诛杀后,孙峻被升为丞相大将军,督管朝廷内外各项军务、假节,晋封为富春侯。滕胤因是诸葛恪的儿子诸葛竦的岳父而辞职,孙峻说:“鲧和禹罪过不相连累,滕侯您这是何必呢?”孙峻、滕胤内心虽相互不融洽合意,但外表上都相互包容,孙峻晋封滕胤的爵位为高密侯,仍像以前一样共事。孙峻一向没有显赫的声名,骄矜阴险,过多施刑杀人,百姓怨声载道。他还奸淫宫女,与公主鲁班私通。
五凤元年(254),吴侯孙英企图谋杀他,因事情败露孙英被处死。五凤二年(255),魏国将领毋丘俭、文钦率部叛乱,与魏军在乐嘉作战,孙峻率领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袭击寿春,正碰上文钦战败来向吴军投降,吴军返回。当年,蜀国使者来访问,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企图借会见蜀使之机杀死孙峻。事情败露,孙仪等自杀而亡,死者数十人,并株连到公主鲁育。孙峻打算修筑广陵城,朝中大臣们明白那里无法修城,但都惧怕孙峻,故无人敢讲。只有滕胤劝谏他,孙峻不听,而此项工程最终未能完成。第二年,文钦劝说孙峻征伐魏国,孙峻派遣文钦与吕据、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从江都进军淮、泗一带,图谋攻占青、徐二州。孙峻与滕胤到达石头城,借此为他们饯行,孙峻带领随从百多人进入吕据的军营。吕据指挥军队整齐严谨,孙峻心里讨厌他,就推说心痛离去。于是他梦见被诸葛恪所击,因恐惧发病死去,时年三十八岁,将后事托付孙綝。
孙綝传,孙綝,字子通,与孙峻同一祖父。孙綝父亲孙绰为安民都尉。孙綝起始为偏将军,及至孙峻死后,为侍中武卫将军,兼管朝廷内外各项军务,接替孙峻主持朝政。吕据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恐惧,与众部督将领联名,共上表举荐滕胤为丞相,孙綝改滕胤为大司马,接替吕岱驻守武昌。吕据领兵返回,派人报知滕胤,想一道废黜孙綝。孙綝听到这一消息,派遣堂兄孙虑领兵在江都迎击吕据,派宫中使者去命令文钦、刘纂、唐咨等联合部队进击吕据,派侍中左将军华融、中书丞丁晏告诉滕胤攻取吕据,并有劝喻滕胤应速往之意。滕胤自认为祸患涉及到自己,因而扣留华融、丁晏,部署兵卒以自卫,召典军杨崇、将军孙咨,告知他们说孙綝作乱,迫使华融等写信责难孙綝。孙綝不听,上表说滕胤谋反,许诺将军刘丞封爵,让他率领兵马急速攻打围困滕胤。滕胤又胁迫华融等人,让他们假造诏书征调部队。华融等人不从,滕胤将他们全部杀死。滕胤神色不变,谈笑如常。有人劝滕胤领兵前往苍龙门,将士们看到滕公出来,一定都离开孙綝来归附滕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