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至廷尉。卒。
李圭之,字孔璋,江夏钟武人也。父祖皆为县令。圭之少辟州从事。宋泰始初, 蔡兴宗为郢州,以圭之为安西府佐,委以职事,清治见知。迁镇西中郎谘议,右军 将军,兼都水使者。圭之历职称为清能,除游击将军,兼使者如故。转兼少府,卒。
先是,四年,荥阳毛惠素为少府卿,吏才强而治事清刻。敕市铜官碧青一千二 百斤供御画,用钱六十万。有谗惠素纳利者,世祖怒,敕尚书评贾,贵二十八万余, 有司奏之,伏诛。死后家徒四壁,上甚悔恨。
孔琇之,会稽山阴人也。祖季恭,光禄大夫,父灵运,著作郎。琇之初为国子 生,举孝廉。除卫军行参军,员外郎,尚书三公郎。出为乌程令,有吏能。还迁通 直郎,补吴令。有小儿年十岁,偷刈邻家稻一束,琇之付狱治罪。或谏之,琇之曰: “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县中皆震肃。
迁尚书左丞,又以职事知名。转前军将军,兼少府。迁骁骑将军,少府如故。 出为宁朔将军、高宗冠军征虏长史、江夏内史。还为正员常侍,兼左民尚书、廷尉 卿。出为临海太守,在任清约,罢郡还,献干姜二十斤,世祖嫌少,及知琇之清, 乃叹息。除武陵王前军长史,未拜,仍出为辅国将军,监吴兴郡,寻拜太守,治称 清严。
高宗辅政,防制诸蕃,致密旨于上佐。隆昌元年,迁琇之为宁朔将军、晋熙王 冠军长史,行郢州事,江夏内史。琇之辞,不许。未拜,卒。
史臣曰:琴瑟不调,必解而更张也。魏晋为吏,稍与汉乖,苛猛之风虽衰,而 仁爱之情亦减。局以峻法,限以常条,以必世之仁未及宣理,而期月之望已求治术。 先公后私,在己未易;割民奉国,于物非难;期之救过,所利苟免。且目见可欲, 嗜好方流,贪以败官,取与违义,吏之不臧,罔非由此。擿奸辩伪,诚俟异识,垂 名著绩,唯有廉平。今世之治民,未有出于此也。
赞曰:蒸蒸小民,吏职长亲。棼乱须理,恤隐归仁。枉直交瞀,宽猛代陈。伊 何导物,贵在清身。
译文
齐太祖当政时,刘宋朝的风气奢侈放纵,他在全国倡导移风易俗,辅佐宋幼主,关心民生疾苦。执政不满一年,便提拔山阴县令傅琰作益州刺史。于是减少奢华,归于俭朴。当他南面称帝后,更亲自作榜样以导引民风,立意不要过于侵扰百姓。由于山阴是大都市,打官司的事情很多,所以在建元三年,比照建康的样子,另外设置了狱丞。齐武帝继承大位后,特别注重治理天下的方法。依靠威势,善于决断,官员犯法,敕令严惩,尚多有漏网的。郡县官员任职,以三年为期限。每逢灾荒,必定开仓赈济抚恤灾民。齐太祖还未做官时便已经通晓为官之事,当他为帝君临天下时,便专门注意考察官吏办案,从来没有徇私枉法来表示恩宠,所以各级官员都受到震动而小心慎重。
齐武帝永明时,十多年中,百姓连小小的鸡鸣狗吠的警报都没有,城市繁荣,士女们富有而闲适,在桃花绿水的美景之中,在秋月春风的良辰之下,穿着鲜丽的服装,打扮得妖冶华艳,载歌载舞的,常常有上百家。到明帝建武年间,敌虏侵略形势急迫,连年战争,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军费国力消耗太大,国运从此衰落。
善于理政有著名业绩的官吏没有多少,加上职位的变化升迁,所以不一定都在郡县任职。现在仅取那些能明察有政绩的写入《传》中,其余的则附载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