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民情,他上表呈奏滕昙恭的孝行及对神佛的感应。滕昙恭有三个儿子,三人都有德行,有业绩。
当时还有个徐普济,长沙临湘人。他正在守丧,棺柩还未下葬,而邻家发生火灾,火势延及他家房舍,徐普济号呼痛哭,伏在棺柩上,想用自己的身体遮蔽火势。邻人去把他救出来,他被烧烤得已经昏迷过去,很多天才苏醒。
宣城宛陵有个女孩与母亲同床而睡,母亲被虎抓去,女孩号叫着抓住虎,虎毛全都被她抓落了,这样跑了十几里,虎才把女孩的母亲丢下来,女孩抱着母亲回家,母亲还有气息,遇了一个时辰才断气。太守萧琛赠送财物给她家帮助治丧;还上表呈奏这一情况,皇上下韶旌表其门闾。
沈崇愫字思整,吴兴武康人。沈崇愫之父沈怀明,宋时任兖州刺史。沈崇愫六岁之时居父丧,丧礼时行哭踊礼都超过常礼。到成年以后,给人做文抄之事以供养母亲。齐建武初年,沈崇愫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奉朝请。永元末年,迁任司徒行参军。天监初年,任前军鄱阳王参军事。天监三年,太守柳惮征召沈崇傣为主簿。沈崇愫跟随柳惮到郡城后,回家接母亲,母亲去世了。沈崇愫因为自己没有赶上侍奉病中的母亲,想要用死来表达自己的孝心,水米不入口,昼夜号呼痛哭十多天,差不多将要气绝身亡了。兄弟们对他说:“殡葬之礼还未进行,突然这么快地毁伤自己,不是全心全意尽孝之道。”沈崇愫于是到母亲埋葬的地方,不论下雨下雪,都伏在坟上哀伤痛哭。每夜常有猛兽来远远地看着他,发出好像叹息一样的声音。沈崇愫因为家中贫穷,无力迁葬,于是向人乞讨,经过很长时间才得以给母亲改葬。不久沈崇僳在母亲墓侧搭了座草棚,自己认为当初举行的丧礼礼仪不完备,又在改葬后再守孝三年。很长时间都衹吃麦屑,不吃盐和醋,坐卧都在草垫上,因此全身浮肿,不能行动。郡县呈报他这种极尽孝道的操行。高祖听到这情况,就派遣中书舍人安慰勉励他。于是下诏说:“前军参军事沈崇愫,从小有志气,有操守,居丧期间,哀痛超过常礼。为母亲守丧未满,未能举行隆重葬礼,自认为多年行乞,守丧的礼仪多有欠缺,正想用长久思念亲人的日子,再作为第二次守丧的起始。虽然这种情义值得同情,但礼中已有明确的规定。应当当即叫他除去丧服,提拔补任太子洗马之职。旌表其门板,以勉励这种风俗教养。”
沈崇傣遵从韶命除去丧服,但是哀痛哭泣如同还在居丧,坚决拒绝,不肯接受官职,苦苦地陈情推让,一年后才得以任永宁令。自认为得到俸禄不能奉养双亲,想到这些就更加悲伤,哀痛之情自己不能承受,到永宁县就去世了,死时三十九岁。
荀匠字文师,颖阴人,他是晋太保荀勖的第九代子孙。荀匠的祖父荀琼,十五岁时就在成都集市上为父报仇,因此以孝出名。宋元嘉末年,荀匠渡江赶赴武陵王处参加义军,被元凶追兵杀害,朝廷追赠他为员外散骑侍郎。荀匠之父荀法超,齐中兴末年任安复令,在任职时去世。凶讯传到荀家,荀匠号呼痛哭,昏绝过去,全身冰凉,到夜晚才苏醒。不久荀匠奔丧,每次住宿在江边,来来往往的商旅都不忍心听到他哀痛的哭声。服丧未满,荀匠之兄荀斐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郁林太守,在征讨俚贼时,被流箭射中,死在战阵中。丧柩送回来时,荀匠到豫章迎接.远远望见装运灵柩的船就跳下水去,两旁的人赶去援救,勉强把他救起来。丧柩到家后,因为家中贫穷不能按时下葬,他为父兄服丧,经历四年不迈出守丧草房的门。从开始守丧之后,荀匠不再梳发洗发,头发全都脱落。他哀哭没有定时,声音嘶哑了就无声哭泣,眼眶全都烂了,形体枯槁憔悴,瘦得皮包骨头,即使是家裹人也不再认得出他。郡县把这情况向朝廷启奏,高祖下韶派中书舍人为他除去丧服,擢拔他为豫章王国左常侍。荀匠虽然除去丧服,但哀毁憔悴却更加厉害。他的外祖父孙谦告诚他说:.“皇上以孝道治理天下,你的行为超过古人,所以颁发诏令除服,擢升你任这个职务。不衹是君父之命不可抗拒,一定也可扬名后世,显扬的岂祇是你一个人的名声啊!”荀匠于是才接受官职。最终竟然因为悲哀损伤身体死在家中。死时二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