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iconv(): Detected an illegal character in input string in D:\wwwroot\biquzishiying_zhanqun\www.hs2006.com\web\inc\function.php on line 612
卷四十八(5/7)_周书_历史_全本书斋

全本书斋

字:
关灯 护眼
全本书斋 > 周书 > 卷四十八(5/7)

卷四十八(5/7)

终于谯州刺史。子谧、谦。

史臣曰:梁主任术好谋,知贤养士,盖有英雄之志,霸王 之略焉。及淮海版荡,骨肉猜贰,拥众自固,称藩内款,终能 据有全楚,中兴颓运。虽土宇殊于旧邦,而位号同于曩日。贻 厥自远,享国数世,可不谓贤哉。嗣子纂承旧业,增修遗构, 赏罚得衷,举厝有方。密迩寇雠,则威略具举;朝宗上国,则 声猷远振。岂非继世之令主乎。

部分译文

萧察字理孙,兰陵人,是梁武帝的孙子,昭明太子萧统的第三个儿子。

自幼喜欢学习,善于写文章,尤其擅长于佛教经义。

梁武帝对他特别称赞赏识。

梁普通六年(525),封曲江县公。

中大通三年(531),晋封岳阳郡王。

先后担任宣惠将军、知石头戍事、南琅笽及彭城二郡太守、东扬州刺史。

当初,昭明太子去世时,梁武帝舍弃萧察兄弟,而立简文为太子,心中常感抱愧,就宠爱昭明太子的儿子们,由于会稽人物荟萃,物产丰富,为一方都会,所以用此任以抚慰萧察之心。

萧察因为自己的兄弟不能立为太子,心中常怀不平之气。

又因为梁武帝衰老,朝政多有弊端,呈败亡之象,就积蓄钱财,交结宾客,招募游侠,不惜降低身份来屈就他们。

那些勇敢的人多来归降,身边多达数千人,都给丰厚的待遇。

中大同元年(546),任持节,都督雍、梁、东益、南秦、北秦五州及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授西中郎将,兼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萧察认为襄阳形势险要,又是梁武帝开创基业的地方,太平时足以当作根本之地,动乱时可以图谋霸业,于是克制自己,勉励节操,在百姓中广施恩惠,努力完善刑罚政务,志在安抚百姓,休养生息。

境内政治清明安定。

太清二年(548),梁武帝任命萧察之兄河东王萧誉为湘州刺史,调湘州刺史张缵到雍州,取代萧察。

张缵仗恃才能名望,傲慢自负,看不起年轻的萧誉,州府迎接时礼数不到。

萧誉十分恼恨。

到任所后,就借口有病不与张缵见面。

后来听说侯景作乱,萧誉对张缵多有欺凌威逼。

张缵害怕被捉住,连夜坐小船逃跑,想到雍州去,又担心萧察拒绝入境。

当时梁元帝镇守江陵,与张缵旧有交情,张缵想借梁元帝之手将萧察兄弟置于死地。

恰巧梁元帝与萧誉、信州刺史桂阳王萧忄造各自率军,支援金陵。

萧忄造从三峡而下,抵达长江渡口,萧誉驻军江口,梁元帝到达郢州的武城。

这时侯景已经请求讲和,梁武帝诏令援军返回。

萧誉打算从江口返回湘州任所。

萧忄造想等候梁元帝到达,拜谒督府,然后再返回信州。

当时张缵在江陵,就写信给梁元帝说:“河东王的军队已经上船,顺流而下,准备袭击江陵。

岳阳王在雍州,共谋反叛。”江陵游军主朱荣又派使者报告说:“桂阳王住在这里,打算响应萧誉、萧察。”梁元帝信以为真,连忙将米船凿沉,斩断缆绳返回。

到了江陵,捉住萧忄造,把他杀掉。

命令他的儿子萧方等、王僧辩等人先后进攻湘州。

萧誉向萧察告急,萧察大怒。

当初,梁元帝打算援助建业,命令所辖诸州,全都发兵共赴国难。

萧察派府司马刘方贵领兵为前军,从汉口出发。

快要出发时,梁元帝又派咨议参军刘。。告诉萧察,要他亲自带兵。

萧察言词很不恭顺,梁元帝又怒。

而且刘方贵早与萧察不和,暗中与梁元帝联络,约定日期,袭击萧察。

尚未发兵,恰巧萧察因为别的事召见刘方贵,刘方贵怀疑计谋败露,就占据樊城,抗拒命令。

萧察派魏益德、杜岸等各军进攻。

刘方贵窘迫慌急,派儿子刘迁超向江陵请求援军。

梁元帝于是用丰厚的财物派遣张缵,表面上是前去赴任,而暗中支援刘方贵。

张缵停军在大堤时,樊城已被攻陷。

萧察捉住了刘方贵兄弟及其党羽,将他们全部杀掉。

张缵乘机到达雍州。

萧察故意拖延,不接受替代,让张缵住在西城,以礼相待。

一切军事政务,仍然由萧察主管。

萧察认为自己兄弟被陷害,祸源起于张缵,准备暗中算计他。

张缵害怕,请求梁元帝把自己召回。

梁元帝于是向萧察征调张缵,萧察留住张缵不放。

杜岸兄弟欺骗张缵道:“百姓看岳阳王殿下,其权势不容人仰视。

不如暂且往西山去,避开祸患。

大人既得人心,远近之人必定前来投奔,凭此举起义旗,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张缵认为很有道理,就与杜岸等人结盟发誓。

张缵又邀请雍州人席引等在西山聚集部众。

【1】【2】【3】【4】【5】【6】【7】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