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字:
关灯 护眼
全本书斋 > 南史 > 卷六十九(6/6)

卷六十九(6/6)

,吴国太常卿姚信的九世孙。父亲姚僧垣,是梁朝的太医正。梁元帝在荆州时,僧垣作晋安王陈伯恭的谘议参军。后来入周,官位颇高,很受恩遇。

姚察从小性情淳厚,六岁便能背诵文章万余言。不贪玩耍,读书勤奋,十二岁就能写文章。僧垣精于医术,梁代知名,在宫中得到的赏赐,都带回去给姚察兄弟,作为他们游学的费用。姚察用这些钱买了不少书籍,因此知识见闻日益广博。十三岁时,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积极提倡文学研究学问。把他召到宣猷堂听讲研讨,受到儒生们称赞。简文帝即位后,对他更加礼遇。初次作官任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后来又兼尚书驾部郎。遇上梁朝丧乱,随父母回家乡。在战乱期间,依旧努力读书,不废学业。梁元帝在荆州即位,委任姚察为原乡县令。后改任佐著作,负责修史。

陈永定年间,吏部尚书徐陵兼任大著作,招引姚察为史佐。太建初年,增补为宣明殿学士。不久又为通直散骑常侍,作为使节回访周朝。已在关西的江南士人,都对他表示倾慕。沛国刘臻私下到他下榻的公馆请教《汉书》中的疑问十余条,姚察都作了分析解释,并且都有经典为据。刘臻对自己的亲近人称赞说:“姚察可真不是徒有虚名啊。”姚察就此行著成《西聘道里记》。出使回国,被补为东宫学士,升任尚书祠部侍郎。

三国时魏国王肃制定的祭祀天地仪式,设立四面悬磬之乐,用六十四人之舞,后来历代都因循不变。到了梁武帝认为对人事礼节宜繁复,侍鬼神礼节应从简,因此废了那套规定。陈朝初年也承袭下来,没有任何增减。陈宣帝准备增设音乐,交给有关部门讨论。结果认为梁武帝不对。当时的名流学者、高官显贵,无不顺应旨意随声附和。姚察却广引经籍,独违众议,认为梁代之乐是正确的。当时引起众人惊骇,无不惭愧钦佩。仆射徐陵于是改用姚察的意见。他不爱趋时随俗的行为,往往都是这样。后来历任仁威淮南王、平南建安王二府谘议参军。逢母丧辞去职务。不久起用为戎昭将军,主持撰写梁史。后主即位后,兼任东宫通事舍人,仍负责撰史。至德元年(583),任职中书侍郎,又转任太子仆,其余官职如故。

当初,梁朝灭亡,姚察父亲僧垣被掳入长安,姚察于是便素食布衣,不听音乐,直到后来他父亲的死讯传到江南。当时他刚为母亲韦氏服丧期满,后主看他病弱不堪,怕再毁伤他的身体,就不敢张扬,秘密派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到姚察家去吊丧,并让司马申劝止他节哀。不久以忠毅将军的名号起任他兼东宫通事舍人,姚察屡次辞让不肯就职。很快又下诏让他主管著作郎事务。丧服期满,任给事黄门侍郎之职,兼任著作郎。姚察屡遭不幸之后,斋戒素食日久,因此染病。后主曾特别召见他,看到他那副样子也难过得变了脸色,命令他停了长斋,让他和自己一块儿吃晚饭。又下诏授予他秘书监一职,兼任著作郎,进呈所撰中书表集。历任度支、吏部二尚书。

姚察自从身居要职,便断绝一切私交。曾经有他的一个门生不敢给他送厚礼,只送他南布一端,花纟束一匹。姚察对他说:“我所穿的衣服,只是麻布蒲纟束。这些东西对我没有用处。既然想和我真诚交往,就不须送什么礼物。”那人一再客气礼让,姚察发怒,厉声把他赶出门去,从此再也没人敢给他送礼了。

陈亡后入仕隋朝,文帝下诏任他为秘书丞,又令他完成梁、陈二朝史,还让他在朱华阁长期负责修史工作。文帝知道姚察生活简朴,粗茶淡饭,一天单独召他入内殿,赐食水果菜肴,并指着他对朝臣们说:“听说姚察学问人品当世无双,我灭陈仅得此一人而已。”

开皇十三年(593),承袭父职作北绛郡公。姚察在陈朝时曾出使北周,因此得以与父亲僧垣相见,临别之时悲痛得死去活来。这时承袭父职,更加悲哀伤感,见到他悲痛之状的人无不下泪。逢后母杜氏去世,解去职务,在服丧期间,有白鸠在他门头上做窝。

【1】【2】【3】【4】【5】【6】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空赋倾城色(NP)日常偷渡失败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