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景之乱,忠率乡党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景将王 贵显于寿春,每战却敌。会土人胡通聚衆寇抄,范命忠与主帅 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仍随范世子嗣率衆入援,会京城陷,旋戍 晋熙。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王琳立萧庄,署忠爲巴陵太守。琳败,还朝,授明毅将军、 安湘太守,仍随侯瑱进讨巴、湘。累迁豫甯太守,衡阳内史。 华皎之举兵也,忠预其谋。及皎平,宣帝以忠先有密啓于朝廷, 释而不问。
太建初,随章昭达讨欧阳纥于广州,以功授直合将军。迁 武毅将军、庐陵内史。秩满,入爲右军将军。
五年,衆军北伐,忠将兵出西道,击走齐历阳王高景安于 大岘,逐北至东关,仍克其东西二城。进军蕲、谯,并拔之。 径袭合肥,入其郛。进克霍州。以功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 县侯。吕梁之丧师也,忠全军而还。寻授忠都督寿阳、新蔡、 霍州缘淮衆军,霍州刺史。入爲左卫将军。迁平南将军、南豫 州刺史,加都督。率步骑趣历阳。周遣王延贵率衆爲援,忠大 破之,生禽延贵。
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入爲领军将军, 加侍中,改封梁信郡公。出爲吴兴内史。
及隋兵济江、忠自吴兴入赴,屯军朱雀门。后主召萧摩诃 以下于内殿定议,忠曰:“兵法客贵速战,主贵持重。今国家 足食足兵,宜固守台城,缘淮立栅。北军虽来,勿与交战,分 兵断江路,无令彼信得通。给臣精兵一万,金翅三百艘,下江 径掩六合。彼大军必言其度江将士已被获,自然挫气。淮南土 人,与臣旧相知悉,今闻臣往,必皆景从。臣复扬声欲往徐州, 断彼归路,则诸军不击而自去。待春水长,上江周罗睺等衆军, 必沿流赴援,此良计矣。”后主不能从。明日欻然曰:“腹烦 杀人,唤萧郎作一打。”忠叩头苦请勿战,后主从孔范言,乃 战,于是据白土冈阵。及军败,忠驰入台,见后主,言败状, 曰:“官好住,无所用力。”后主与之金两縢曰:“爲我南岸 收募人,犹可一战。”忠曰:“陛下唯当具舟烜,就上流衆军, 臣以死奉卫。”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忠辞云:“臣处分讫, 即奉迎。”后主令宫人装束以待忠,久望不至。时隋将韩擒自 新林进军,忠率数骑往石子冈降之。仍引擒军共入南掖门。台 城平,入长安,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卒,年七十七。
隋文帝后以散骑常侍袁元友能直言于后主,嘉之,擢拜主 爵侍郎,谓群臣曰:“平陈之初,我悔不杀任蛮奴。受人荣禄, 兼当重寄,不能横尸,云‘无所用力’,与弘演纳肝,何其远 也。”子幼武,位仪同三司。
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也。祖方兴,梁散骑常侍、司州 刺史、鱼复县侯。父文炽,梁散骑常侍、东益州刺史、新蔡县 侯。
毅家本将门,少习武,善骑射。侯景之乱,率部曲随叔父 文皎援台城。文皎于青溪战殁,毅赴江陵,仍隶王僧辩讨河东 王萧誉,以功除右中郎将。代兄俊爲梁兴太守,领三州游军, 随宜丰侯萧循讨陆纳于湘州。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 至薄营,大噪,军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 战,斩十馀级,击鼓申令,衆乃定焉。以功封夷道县伯。寻除 天门太守,进爵爲侯。及西魏围江陵,毅率郡兵赴援。会魏克 江陵,爲后梁所俘,久之遁归。
陈武帝受禅,毅与弟猛举兵应王琳,琳败奔齐,太尉侯瑱 遣使招毅,毅率子弟部曲还朝。太建初,爲丰州刺史,封高昌 县侯。入爲左卫将军。
五年,衆军北伐,毅攻广陵楚子城,拔之,击走齐军。及 吕梁丧师,诏以毅爲大都督,率衆度淮,对清口筑城,与周人 相抗。霖雨城坏,毅全军自拔。寻迁中领军。十一年,周将梁 士彦围寿阳,诏以毅爲都督北讨诸军事。十三年,爲荆州刺史。
后主即位,改封逍遥郡公。入爲侍中、护军将军。及隋军 济江,毅谓仆射袁宪曰:“京口、采石,俱是要所,各须锐卒 数千,金翅二百,都下江中,上下防捍。如其不然,大事去矣。” 诸将咸从其议。会施文庆等寝隋兵消息,毅计不行。台城平, 随例入关,卒。
毅弟猛字智武,幼俶傥,有干略。及长,便弓马,胆气过 人。青溪之战,猛自旦讫暮,与侯景军短兵接战,杀伤甚衆。 台城陷,随兄毅西上。梁南安侯方矩爲湘州刺史,以猛爲司马。 会武陵王纪举兵自汉江东下,方矩遣猛随都督陆法和进军拒 之。猛手禽纪父子三人,斩于鳎中,尽收其船舰器械。以功封 安山县伯。进军抚定梁、益。还迁司州刺史,进爵爲侯。
陈永定元年,周文育等败于沌口,爲王琳所获。琳乘胜将 事南中诸郡,遣猛与李孝钦等将兵攻豫章,进逼周迪。军败, 爲迪所执。寻遁归王琳,琳败,还朝。天嘉二年,授永阳太守。 太建中,以军功封富川县侯。历散骑常侍,荆州刺史。入爲左 卫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