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求救,盖苏文弟净土也请求割地入降。于是诏令契必艹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令左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亻品为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左监门将军李谨行随后而行。九月,庞同善击破高丽兵,男生率师来会。诏令委任男生为特进、辽东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抚大使,爵封玄菟郡公。又派李责力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与契必艹何力、庞同善合力,还诏令独孤卿云、郭待封、刘仁愿、金待问等人并为行军总管,听李责力指挥,又令将燕、赵的粮草转运辽东。第二年正月,李责力引军至新城,召诸将谋划:“新城,是高丽的西鄙,不先攻下,其他的城就难办了。”于是占据西南山,俯瞰城中。城中人将守将绑起来出降。李责力进军,连拔十六城。郭待封用水军渡海,直趋平壤。乾封三年(668)二月,李责力率领薛仁贵攻克扶余城,周围三十个城都望风请降。庞同善、高亻品、镇守新城,男建派兵来袭击,薛仁贵来救高亻品,战于金山,不能取胜,高丽兵鼓噪而进,锐不可当。薛仁贵拦腰攻击,大破高丽,斩首五万。进而捣破南苏、木礛、苍岩三城,引兵一路攻城,来与李责力会合。
侍御史贾言忠回朝汇报,皇帝问及军事,言忠说:“高丽必平。过去先帝发兵问罪,所以不能如意的原因是高丽无衅可乘。俗话说‘军无媒、中道回’。如今男生兄弟相斗,男生当我的向导,国内虚实,我已尽知;再加上将帅忠心,士兵效力,所以臣说必平。再说,高丽秘记中说‘:不到九百年,定有八十大将倾灭高丽。’高氏自汉朝立国,至今已九百年;李责力年已八十,也正应验。更兼高丽连年饥馑,卖人充饥,地震裂,狼狐入城、田鼠咬门各种怪异,人心惊惶,怎能不亡呢?”
男建将五万兵袭击扶余,李责力在萨贺水上将他击破,斩首五千,俘获三万人,器械牛马无数,进而攻下大行城。刘仁愿领命与李责力会合,但误了期。召回朝本该斩首,赦罪改流放姚州。契必艹何力于鸭绿江与李责力军会师,攻克辱夷城,全力围困平壤。九月,高藏派男产率首领一百人竖白旗请降,且请入朝,李责力以礼与之相见。而男建还在固守,每战均败。大将僧人信诚派人来约,愿做内应。
过了五天,打开城门,王师鼓噪而入,纵火烧城门,烈焰蔓延,男建计穷欲自杀,被捉未果。高藏也被擒。总共收取高丽五部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户。诏令李责力顺道献俘昭陵,然后凯旋。十二月,皇帝在含元殿,引见李责力等人并斥责俘虏之罪。因高藏政不由己,赦罪,任司平太常伯;男产先降,也赦罪,任司宰少卿;男建则流放黔州,百济王扶余隆流放岭外;任献诚为司卫卿,信诚为银青光禄大夫,男生右卫大将军;升任契必艹何力为行左卫大将军,李责力兼太子太师,薛仁贵为威卫大将军。分其地置都督九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再置安东都护府,选择酋长中有功劳的任都督、刺史及令等职,与华人参治百姓,薛仁贵为都护,统兵镇守。这一年因平定高丽,行郊祭礼,感谢天助。
总章二年(669),迁徙高丽人民三万人到江淮、山南。大长钳牟岑率众造反,立高藏的外孙安舜为王。诏令高亻品、李谨行并为行军总管,率东州道、燕山道之兵讨伐,派司平太常伯杨日方安抚收纳逃亡离散之人。安舜杀了钳牟岑逃到新罗。高亻品迁都护府到辽东州,在安市击破叛军,在泉山又胜一仗,俘虏新罗援兵二千人。李谨行在发卢河打败叛军,两次战役,杀、俘的达万人。这时,平壤荒残不堪,不能驻军,高丽兵相率奔新罗,前后共四年才平乱。当初,李谨行将妻子刘氏留守伐奴城,高丽人攻来,刘氏披甲率兵坚守,高丽兵退,皇帝嘉奖她,封为燕郡夫人。
仪凤二年(677),委任高藏为辽东都督,封爵朝鲜郡王。回到辽东,治理当地人民,原先迁来分居于各州的高丽人也都送归原地。将安东都护府迁到新城。
高藏与。。。。合谋反叛,事泄露,被召回流放到邛州。将他的人分散迁到河南、陇右各州,贫弱者则留在安东。高藏在永淳初年死,追赠卫尉卿,葬在颉利墓东,墓前竖碑。不少旧城并入新罗,高丽旧户分散投奔突厥、。。。。,从此,高氏君长绝代。垂拱年间,封高藏的孙子宝元为朝鲜郡王。圣历初年,进任为左鹰扬卫大将军,封为忠诚国王,让他统率安东旧部,事竟不行。第二年,任高藏的儿子德武为安东都督,后渐渐自立成国。到元和末年,派使者来朝贡献乐工。
百济,原本也是扶余的别种,在京师东六千多里,大海之北,西是越州,南是倭国,北是高丽,都要渡海才得到,东边则是新罗。王的居处有东西二城,官职有内臣佐平,掌管宣谕命令、接纳奏书;内头佐平,掌管库藏;内法佐平,掌管礼仪;卫士佐平,掌管军事;朝廷佐平,掌管刑狱;兵官佐平,掌管在外兵马事。还有六方,每方统领十郡。国内有八家大姓:沙氏、燕氏、碬氏、解氏、贞氏、国氏、木氏、日艹氏。其国法:叛逆者处死,抄没其家;杀人的,送三名奴婢可赎罪;官人受贿及偷盗者,赔偿三倍,还要终身监禁。
风俗与高丽同。有三个岛,产黄漆,六月割刺取汁,色泽如金。王穿大袖紫袍,青锦裤,素色皮带,黑皮鞋,乌罗冠用金花为饰。群臣穿绛色衣,冠用银花装饰,禁止百姓穿绛紫色衣。有文字书籍,记时月之法与华人同。
武德四年(621),王扶余璋才派使者来献果下马,从此多次朝贡。高祖册封他为带方郡王、百济王。五年后,来献明光铠,同时控告高丽阻塞进贡道路。太宗贞观初年,诏派使者去调和其纠纷。
百济又与新罗有世仇,多次相互侵伐。
皇帝赐玺书给王“:新罗,是我的蕃臣,是你的邻国。听说你们多次相互侵扰。我已诏令高丽、新罗言和,你该捐弃前嫌,不辜负我的心意。”扶余璋上书致谢,但争战仍然不止。再派使者来朝时,献铁甲雕斧,皇帝慰劳甚厚,赐彩帛三千段。
贞观十五年(641),扶余璋死,使者穿素服奉表告哀:“君之外臣百济王扶余璋卒。”皇帝为之在玄武门举哀,追赠光禄大夫,丧仪甚厚。命祠部郎中郑文表前往册封其子义慈为柱国。继立为百济王。
扶余义慈对父母孝顺,与兄弟和睦,当时称他为“海东曾子”贞观十六年(642),与高丽连手伐新罗,攻取四十多城,派兵守卫。又打算攻取棠项城以绝新罗入朝之路。新罗来告急,皇帝派司农丞相里玄奖带了诏书去调解。后来听说皇帝亲征高丽,就乘机攻取新罗七城;后来,又夺取了十几座城。就此不再朝贡。高宗立,才又派使者来。皇帝下诏书给义慈“:海东三国,建国都已很久,只是疆域犬牙交错。近来彼此纠纷争战不得安宁,新罗的高城重镇均被你吞并,以致窘困来我处,请你还地给他。古时齐桓为一诸侯,尚能存恤亡国;何况我乃万国之主,岂会不恤危难?你所夺取的城镇应还他,新罗所俘你的人马也还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