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得□玄圃之栖禽, 九渊之潜灵也。 自炫自媒, 士女之丑事也。 知其不可而尤效尤师, 亚圣之, 其安在乎? 虽云知人, 知人之明, 乃唐虞之所难, 尼父之所病。 夫以前并日月, 原始见终, 且犹有失, 不能常中, 况于林宗萤烛之明, 得失半解, 已为不少矣。 然则名称重于当世,
谈盛于既没, 故其所得者, 则世共传闻, 而所失者, 则莫之有识尔。 虽颇甄无名之士于草莱, 指未剖之璞于丘园, 然未能
忠烈于朝廷, 立御每于疆场, 解亡徵于倒悬, 折逆谋之竞逐。 若鲍
之推
生, 平仲之达穰苴, 林宗名振于朝廷, 敬于一时, 三九
, 莫不钦重, 力足以
才, 言足以起滞, 而但养疾京辇, 招合宾客, 无所
致, 以匡危蔽, 徒能知人, 不肯荐举, 何异知沃壤之任良田, 议直木之中梁
, 而终不垦之以播嘉谷, 伐之以构梁栋, 奚解于不粒, 何救于
居哉! 其距贡举者, 诚
也, 其走不休者, 亦其疾也。”
嵇生又曰:“林宗存为一世之所式, 没则遗芳永播。 硕儒俊士, 未或指, 而吾生独评其短, 无乃见嗤于将来乎! ”抱朴
曰:“曷为其然哉? 苟吾言之允者, 当付之于后, 后之识者, 何恤于寡和乎? 且前贤多亦讥之, 独皇生褒过耳。 故太傅诸葛无逊亦曰:‘林宗隐不修遁,
不益时, 实
扬名养誉而已。 街谈巷议以为辩, 讪上谤政以为
, 时俗贵之, 歙然犹郭解原涉, 见趋于曩时也。 后
慕声者, 未能考之于圣王之典, 论之于先贤之行, 徒惑华名, 咸竞准的, 学之者如不及, 谈之者则盈耳, 中人犹不觉, 童蒙安能知? ’故零陵太守殷府君伯绪,
才笃论之士也, 亦曰:‘林宗
将相,
游方国, 崇私议以动众, 关毁誉于朝廷。 其所善则风腾雨骤, 改价易姿;其所恶则摧顿陆沈, 士人不齿。 □其名贤, 遭
隐遁,
光匿景, 未为远矣。 君
行
, 以匡君也, 以正俗也, 于时君不可匡, 俗不可正, 林宗周旋, 清谈闾阎, 无救于世
之陵迟, 无解于夭民之憔悴也。 ’又故中书郎周生恭远, 英伟名儒也, 亦曰:‘夫遇治而赞之, 则谓之乐
;遭
而救之, 则谓之忧
;
不可救而避之, 则谓之守
。 虞舜乐
者也, 仲尼忧
者也, 微
守
者也。 汉世将倾, 世务
游, 林宗法当慨然虚心, 要同契君
, 共矫而正之, 而
栖栖为之雄伯, 非救世之宜也。 于时虽诸黄门, 六畜自寓耳。 其陈蕃窦武之徒, 虽鼎司牧伯, 皆贵重林宗, 信其言论, 臧否取定, 于匡危易俗, 不亦可冀乎? 而林宗既不能荐有为之士, 立毫
之益, 而逋逃不仕者, 则方之巢许;废职待客者, 则比之周公;养徒避役者, 则拟之仲尼;弃亲依豪者, 则同之游夏。 是以世眩名实, 而大
滋甚也。 若谓林宗不知, 则无以称聪明;若谓知之而不改, 则无以言忧
。 昔四豪似周公而不能为周公, 今林宗似仲尼而不得为仲尼也。 ’”于是问者慨而叹曰:“然则斯人乃避
之徒, 非全隐之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