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字:
关灯 护眼
全本书斋 > 易中天品三国 > 第四十六讲冷暖人生(3/4)

第四十六讲冷暖人生(3/4)

要性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前期他是很重要的,慢慢地,慢慢地,他就不直接管事了,但是我们就会问了既然张昭原本就不那么重要,孙权又不希望他的丞相重要,那么用张昭这个原本并不重要的去当那个并不希望重要的丞相那不是很合适吗?这又怎么解释呢?解释很简单,就是张昭不很重要,是因为他不直接主事,他没管事,他一管事他就重要了,他一当丞相他就管事嘛,他一管事他就重要,他一重要就变成什么结果呢?

就变成张昭也变重要了,丞相这个职务也变重要了,而孙权是既不希望张昭太重要,也不希望丞相太重要,所以他绝对不能用张昭做丞相,讲清楚了吗?那我们下面又要问了,孙权这个考虑他主要的不希望张昭重要呢还是不希望丞相重要,到底不希望哪个重要?我们先说张昭,孙权肯定是不希望张昭太重要的,为什么呢?张昭非同一般,前期那些老臣周瑜、鲁肃、吕蒙这些人在孙权设丞相职务之前已经去世了,那么老一代的、老一辈的就是张昭,而张昭又是什么呢?托孤之臣,而且孙策是说了这样话的“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当然这个话是孙策的非常之托,张昭也不会动不动就会把这个话拿出来的,总归不爽的或者不自在吧,万一拿出来呢,万一他作为丞相提出的建议和吴王的决策发生了冲突的时候,就是相权和皇权冲突的时候,他把这打牌打出来怎么办?

那时候听谁的,而且事实上张昭也以托孤之事自重,张昭退居二线以后基本上就是不来上班了,后来遇到一点事情孙权就去找他,到他家里去看他,张昭本来是跪坐在席位上,一看孙权来了,张昭马上避席,避席我们讲过了《汉代风云人物》,避席来表示尊敬,孙权马上跪坐,伸直腰子坐下来,坐定以后张昭就说了:说想当年,桓王和太后就是孙策和吴夫人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这句话很重,就是当年孙策和吴夫人可不是把老臣我交给你,可是把你交给老臣我的,讲清楚了这个帐,谁归谁管,可惜老臣这个人不知趣嘛,不会说话嘛,不会讨人喜欢嘛,所以受冷遇嘛,老臣以为这一辈子就死在荒郊野外了嘛,没想到陛下还来看老臣,看归看,老臣这个人这个性子是不会改的,老臣之所以这样做就因为太后和桓王托付了老臣,所老臣想什么就说什么,要老臣琢磨着别人的心思说人家喜欢听的话老臣做不到。

孙权没办法:是是是,你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吧,也是不爽的,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嘉和元年的时候,这个时候孙权已经当皇帝了,辽东太守魏国的,辽东太守公孙渊他装模作样地向吴国称臣,那么孙权就封他为燕王,然后派了一万人、两个人重要的大臣去封王,大家都说这个公孙渊这个人是靠不住的,这个人反复无常,是个小人,他肯定是忽悠我们的,我们就把他的使节打发回去给些钱,给个证书算了,孙权高兴得不得了,说不行,隆重地封他为燕王,所有人都去劝,没有用,张昭也去劝,还是没有用,然后张昭说了一句,孙权就驳一句,张昭说一句,孙权就驳一句,两个人说着说着话赶话,越赶这个矛盾就越尖锐,最后孙权忍无可忍把刀拔出来了:孙公啊,我们吴国的士人进宫拜联,出宫拜君,进了我皇宫的是拜联,出了皇宫人家跪拜的都是你,联对你也够给面子的了,可是,张公你从来不给联面子,每次都是当着这么多的人面跟联顶撞,联可是要犯错误了,联可是忍不住了啊,联要犯错误了,就是我要杀你了。张昭也不说话了,盯着孙权看“熟视”看就看,然后说:唉,陛下,其实老臣也知道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为什么还要说呢?

【1】【2】【3】【4】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空赋倾城色(NP)日常偷渡失败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