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小小年纪已经中了秀才,其父封相,其兄前程似锦,其姐将嫁国舅,他自己既争气,模样儿生得又好,谁家不惦记着?没听说连宫里的贤妃都惦记着想把外甥女许给他。
黛玉轻笑,道:“姐姐说不像是来观礼的,倒像是来做媒的不是?”
清然大笑出声,道:“可不是!”妙玉听了,秀眉微蹙,不悦地道:“今儿是妹妹的好日子,她们如此过来终究是什么意思?也太流露痕迹了。”
她们姊妹几个能看出来的,贾敏如何看不出来?只是每常走动时,各家主母皆带女儿出门见识,今日带了许多女孩儿来,亦不为过,虽说确实有些过于痕迹外露。因而贾敏面上带笑,仿佛不知她们的用意,和气地招待众人。
因林家故交亲友不少,德才兼备者多,今日所请的正宾、赞者、赞礼、摈者、执事等个个非富即贵,她们纵有心思,也不敢出口玩笑,只是推她们去陪黛玉。
比起薛宝钗十五岁生日时在荣国府只是摆酒唱戏地热闹,未曾及笄取字行礼,黛玉的笄礼十分繁琐而细致,皆按古礼而行,丝毫不逊林睿之冠礼,待得礼毕,已是半日之后了。
宝钗看毕,心里十分酸涩,又觉得羡慕。
如今二人的身份天差地远,她又秉性端庄厚道,倒无嫉妒之意。
她想到自己在荣国府做生意的场面,与其说是做生日,不如说是贾母挑明自己的年纪,意欲让母亲为自己找人家,而她和母亲只当不明白,在荣国府里折腾了这么些年,虽然最终成就了金玉良缘,终究家业败落,再无前程。
薛家已败,哥哥无能,好在素日他虽嚣张跋扈,却不曾伤人性命,经历这么些事情,他见现今已收了心,老老实实地跟着薛蝌做生意,有柳湘莲额外的照应,倒还平安。他们家已经一无所有,而宝玉还有贾母的梯己,又有贾母的许诺,薛姨妈方含泪送她上轿,嫁给了如今还浑浑噩噩未曾从荣华富贵中抽身而出的宝玉。
也许,这就是命罢?金玉良缘的命!
什么金玉良缘?若是金玉良缘,岂会落得如此?一金一玉,和尚道士的话自己的父母信了,为了这个筹谋多年,谁知到头来是一场空。
看到探春和湘云时,宝钗又觉得心里安慰了好些,她们的将来还不知在何处呢!探春品貌俱全,只可惜有了现今的身份,莫说达官显贵之家,便是寻常百姓之家也未必嫁得,贾母带她出来,想为她打算,可惜只能枉费心思。至于湘云,明知史家败落,湘云寄居,今年也将十五,卫家迟迟没有消息,卫若兰远在粤海,似无回京之意。
因都看着黛玉行礼,不曾留心宝钗的神色,亦不知她的心思,独贾母以手帕拭了拭眼角的一丝泪光,心里叹息不已。
贾家落败,然毕竟是林家的岳家,所以林如海贾敏都请了贾母来。旁人背地里笑话贾家,面儿上却顾及林家的颜面,又见贾母八十余岁的年纪,头发眉毛花白,身上早没了昔日的凤冠霞帔,心里不觉生了三分怜悯,言语之间倒也彬彬有礼。
南安王府和贾家有积年的交情,见状,南安太妃叹了一口气,和和气气地和贾母说话,道:“老太太如今可还好?若有为难之处,只管打发人告诉我去。”
她有心把孙女嫁给林智,自然要交好贾敏的娘家,也是一份善缘。
贾母淡淡一笑,她形容苍老,然神态平静,叫人看了肃然起敬,道:“有我这女儿照应着,一切都好。虽说家业败落了,可人少了,是非也少了,倒觉得清静些。我如今不求别的,只求这些孩子们平平安安,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