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章
林如海耐心地与chang庆帝说明dao:“微臣家中田亩分布各地,未必尽是丰收,若逢天灾之年,皆是免租于佃hu,又额外分发粮食渡过难关,即使如此,每年仍有数万,若风调雨顺,一年多则可收五六万两。”
他家收租算是很少的了,许多达官显贵之家若有这么多田地,一年少说收租十万。
相比商铺房舍等,林如海更喜添置田庄,一则他酷好读书,不愿与民争利,哪怕开铺子的皆是下人,二则良田既多,所需佃hu亦多,他本比其他官绅厚dao,素来善待佃hu,收租较低,如此便可令许多佃hu丰衣足食,不必受饥饿之苦。
因林家从不必jiao税,林如海未免心有愧疚,既愧于民,亦愧于国,所以妻女献银一事他非但不恼,反而赞许,自己私下亦献出不少银两赈灾。
chang庆帝听了林如海的话,愈加惊奇。
每回hubucui还国库欠银时,他常听官员哭诉其穷,本来只dao果然极穷,一品官不过一百八十两银子的俸禄,定然过得艰难,便是过得好的也是依赖祖荫。可是,经过旧年献银一事后,他就明白了,那些哭穷的仕宦之家没一个穷,若是真穷,哪里随随便便就能拿出万儿八千的银子?又如何养活府里上上下下几百口子人?
他问过林睿才知dao,就是所谓的穷官儿,只要有了功名,就有许多额外的收益,冰炭敬不说,三节两寿不说,但凡考中进士的官儿,每年都有书院送来的束脩,少则数百两,多则数千两,因为他们考中进士时,便在许多书院挂名儿了。别看林睿年纪轻轻,也有很多书院邀他。这些是不贪污受贿的,官员中贪污受贿的每年进项就更多了。
可恨的是,当年从国库借出去至今未还的银两足足有二三千万两之ju!
他知dao林如海家的地虽多,却不是最多的,当然,亦不算少,他们家每年都买地,非强权霸占而来。不过,他们家收租较少,自己一直都知dao,这般便有如此进益,那么其他人家呢?不guan他们拥有田地多寡,如果jiao税,国库该有多少进项?一万万两怕都不止罢?
chang庆帝合上眼睛,片刻后睁开,chang叹一声,dao:“怕是为难。”
林如海沉默不语。
是的,非常为难。
这个dao理不仅chang庆帝明白,林如海也清楚。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句话之所以被奉为至理名言,乃因读书人的shen份凌驾于一切,百姓徭役赋税皆不能免却,有功名的读书人却能。考中秀才不必服役,同时还有钱米可领,考中举人不必纳税,亦可为官,多少人读书都是为了名利二字。
而世家子弟自出生便不用服役jiao税,亦凌驾于百姓之上。
林如海此言传出去,足为天下人之敌。
chang庆帝缓缓地dao:“去年七千万税收收上来的数目不足四千万,农税仅两千万,各地常有拖欠,今尚未还清,朝廷上下支出银两却已逾五千万。朕得知消息说,百姓皆已上缴,罕有欠税,不过是各地官员中饱私nang,上报云是未缴,将罪过推到百姓tou上罢了。旧年虽有文武百官并诸王妃诰命纷纷献银赈灾,朕心甚wei,然人心难测,许多官员出银愈多,愈是巧立名目,从下面搜刮脂膏,层层往下,所苦者唯百姓矣,因此朕不忍再行之。仅是此事便已如此,何况皆纳税之说?到那时,非但卿家,便是朕,怕也敌不过他们齐心合力的反对。”
林如海苦笑,为君者所费心之chu1远比为臣之人。其实chang庆帝说的这些他何尝不知?yu要改变现状,以君臣二人之力亦不过蚍蜉撼树。
chang庆帝忽然又dao:“徐徐图之,或有成效。”
待有一日权利尽在他手,群臣谁敢反驳?如今朝堂已稳,心腹重臣业已有不少本事,完全可以接手各chu1的兵权和势力,不致生luan,动摇国本。他所看中的这些人,皆是忠君无私之人,惟己命是从,不拘他们将来是否后继有人,是否子孙无能,自己只看眼前。
林如海点toudao:“陛下说得极是。若是显贵仕宦并有功名的读书人对此不满,亦可稍减其税,以表明与百姓不同。百姓十五税一,官绅可以三十税一,仍然高人一等。”
chang庆帝叹dao:“偏偏是这些官绅进益远胜百姓。”
林如海微笑dao:“和百姓只zhong地相比,官绅之家的进益出chu1极多,除地税外,尚有房舍、商铺、山林并生意等,包括俸禄等等,三十税一,也是不小的一笔数目。”其实后者的收入是百姓的几倍,即使三十税一,也比从百姓手里收上来的税银多。
chang庆帝若有所思,半日方问dao:“卿家若以此jiao税,每年数目几何?”
林如海默默计算了一回,恭敬答dao:“微臣家中良田共计千顷,即五万亩,零tou也有些,臣已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