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绕山绕水地问林彪:“苏权同志还好吧?”
话问得不明确,林彪回答得也模糊:“弱一些。”
程子华微微蹙一下眉毛,说:“苏权来时,八纵3万6千人,武器很差,现在发展到6万人,武器精良…”
林彪淡淡地说:“四野12个纵队,都发展到五六万人,武器精良,关内没有哪支部队能比。”他瞟一眼程子华“我们来东北晚,没有接收到日本人的武器。开始武器都很差。现在精良是从国民党那里缴来的。”
程子华听出弦外音,忍住了,继续说:“八纵牺牲5千,歼敌6万,立大功以上功臣3451人,命名12个英雄单位,6个英雄个人。我看苏权同志不弱。”
林彪难得一笑:“那要看和谁比。四野牺牲6万,歼敌47万。英雄功臣不计其数。牵头羊来也变成虎。”
程子华明白无法挽回,便问:“黄永胜回八纵,段苏权怎么办?”
“他自己早说过,不愿来八纵,愿意留冀热察工作。”
“怎么安排?”
“留东北军区作战处当处长。”
“怎么?降一大截子!”
“打一个锦州就三次通报,如果打北平南京会怎么样?”林彪将早已准备好的材料交程子华:“你自己看,毛主席都讲了话。”
程子华看着材料,心里明白有冤枉却硬是说不出一句话。
林彪送客,口气变柔和:“要是另有合适干部,你再给我推荐么。”
“没有,没有,暂时没有。”程子华忙不迭说了三个没有,告辞林彪。
3个月后,罗荣桓同段苏权谈话:“你的问题是作风不泼辣,不善于坚持己见。但你为人忠厚,工作积极,作战勇敢。八纵受通报批评不能由你个人负责,纵队其他领导对你在军事上帮助不大。现在战争主要是讲组织,做做参谋工作对你是有好处的。但在分配工作上是不妥当的。”这次谈话之后,段苏权由作战处处长恢复原级别,担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有人将此事报告林彪,林彪说:“我同意的。”
据说,林彪对他的一员爱将讲:“苏权是个老实人,我不是要处分他,我是处分冀察热辽。”
1955年,段苏权被授予少将军衔。授衔那天,站在他周围的是他当年指挥下的团长;在他的前排,被授予中将军衔的行列中,有几位是他当年指挥下的师长;再前排,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行列中,站着当年与他同样担任纵队司令的的一大批神采飞扬的将军。
肖文玖将军小声说:“老段,你该站前边去,向前走两排。”段苏权淡淡一笑:“组织上叫我站这里我就站这里。”
漆远渥将军说:“老段,这一个花你还扛它作什么?”段苏权仍是淡淡一笑:“组织上给的我怎么不扛?”
皮定钧将军说:“老段,才让你任个战略教研室副主任,你还干个啥?”段苏权还是淡淡一笑:“这是组织上决定的,我服从。”
“文化大革命”发展到“揪军内一小撮”
抗战时,曾与黄永胜搭档的王平上将被关押。有人说:“段苏权也不能放,他在东北夺过黄总长的权。”
黄永胜摇头:“那是程子华,不是段苏权。不要动他了,那是个老实人。”
“九大”结束后,有人说到段苏权,想“动动他”
邱会作说:“九大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咱们八纵就出了10个。”
丁盛说:“苏权同志也是咱们八纵老人了,他没当中央委员。”
吴法宪说:“他才授个少将,是低了,可是他从来没跟老帅们讲,这样的人不要再搞他了。”
段苏权自己也对聂荣臻谈到这件事:“聂帅,我们1个八纵,出了10名中央委员。”
“有这种事?”聂荣臻始而惊讶,继而皱眉,最后深思着说:“1个纵队,撤1名司令员,出10个中央委员,这样搞就是山头主义,很危险…不行,我得讲话,我向中央反映…”
“九.一三”事件后,程子华对段苏权讲:
“在东北我说什么了?”他无限感慨地叹一声:“唉,早听我一句也许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林彪将将,术有余,少…”
少了点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