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后,被分到三阳市司法局公证处工作,基本上还算专业对口。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人们虽然不像现在对公证工作的了解和应用,但公证处是属于国家行政编制,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公务员,工资旱涝保收。平时,公证处没有多少事情可做,基本上过着一杯开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一天的闲散生活。无事可做,对心气很高的江小宁来说,才是一种机遇,因为他心里有个梦,希望有朝一日再考回母校读硕士、博士,然后留校当老师做学问继而做学者、做教授。所以,他不在乎能否做事做官,看书学习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直到有一天,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同时,也捆住了他梦寐以求重回母校读研的翅膀。
一天下午上班时,刚到任的市委老张书记,在路过市委大院门口时,看到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正在塞给一位老人十元钱,笑着说:"大爷,您上访也得吃点东西不是?如果把身体饿坏了,即使问题解决了,还有什么意义呀?"听了年轻人的话,老人千恩万谢地接过钱走了。因为中午下班时,张书记就看到这位老人在门口转悠,估计也不是年轻人的什么亲友。他想,像这样既热心又体恤百姓的年轻人现在越来越少了。正巧,市委办公室最近在帮自己选秘书,不知这年轻人是哪个单位的。张书记便尾随着年轻人进了市委大院,他问年轻人:"小伙子,你在哪个单位工作呀?""公证处。"年轻人回答后,便急急忙忙向政府楼走去。当时,张书记就有意于这个年轻人。
到了办公室,张书记打电话给市委组织部长,让他们到公证处了解一个二十多岁,细高个头戴眼镜的年轻人情况。第二天上班,组织部那边回了话,那个人叫江小宁,一年前从华东政法大学毕业,此人特别爱学习,平时表现不错,同志间人缘很好。不几天,江小宁就到了市委办秘书科,专门给张书记做秘书。几年工夫,江小宁便由一般工作人员走上了市委办公室主任位置,老张书记退休后,江小宁一度成了一名闲士,华卫法上任后,江小宁又顺理成章地忙碌起来。
今天下午,华卫法突然让他陪着去南湖,江小宁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因此,毫无保留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开始他想劝华卫法使用第一种办法,可话到嘴边又改变了主意,因为他朦胧地感到,华卫法可能是自己人生中又一个关键人物,只有他站稳脚跟,自己才能有发展,政治上才能有进步。也难怪江小宁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当今社会人们对进步这个词理解得太狭隘了,思想好,水平高,能力强,已经不是衡量一个人政治进步的标准了。只有不断被升职提拔重用,人们才会肯定这个同志政治上进步很快,也是官场上成功与否的标志,这也应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古话。无意中步入官场的江小宁,不是圣人仙帝,也摆脱不了世俗的影响,他不但需要机会,更需要靠山,需要一个能给他政治前途带来一片光明的人,成功毕竟是一个男人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男人活在这个世上的最大动力和存在的最大价值。如果为了成功,而坑蒙拐骗不择手段,那是官场小混混干的事,江小宁断不可为。如果为了自身利益,而说出一些无伤大雅的违心话,做出一些不伤人格的违心事,这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一个仕途中人,面对纷繁复杂的官场,假若心无城府,句句都说真心话,件件都做真心事,可能在官场上一天也混不下去。江小宁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这其中的深浅,为了能靠上华卫法这棵大树,今天,他不得不这样做。结果正中华卫法的下怀。
华卫法和龙希来的谈话,是在华卫法宿舍进行的。选择这个谈话地点,华卫法是经过精心考虑的,第一,它不像在办公室谈话那样严肃正规,第二,向龙希来暗示他对这件事的态度,第三,一旦谈话失败,也给自己留下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