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形式的生产,就不能采用同一种办法。作家的创作是否经受得起市场的考验,是衡量一个作家能否独立生存的标准。古今中外的每一个著名作家,没有哪个人是靠吃财政补贴成名的。相反,倒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作家一旦被政府所养,反而再也不能超越自己。这和过去国有企业里论资排辈的做法何其相似。看看“专业作家”体制下的作家队伍的整体素质究竟是在提高还是下滑,就不难判断出专业作家体制的合理与否了。
被国家养着的作家单是创作课题的申报与审批,就已经非常滑稽,再陷入单位里种种的利益纠纷,哪还有为艺术而艺术的追求呀?没有完全意义上的艺术追求,这还叫专业作家吗?
把作家推向市场,让市场说话,远比文学院自己去下评语更中肯有力。职业作家本来就是下海人,现在让他们回归到社会这个海洋里游泳,是成就他们出成绩、出成果的惟一办法。
三、写出让读者喜欢、好人振奋、坏人胆寒的作品来
我“1号”系列的几部小说,都是根据现实生活里的真实事件写成的。其主要人物基本上也是有原形的。所以,每本书出版,都有一帮人要对号入座:这个人是我,那个人是他…《1号会议室》(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就有人找过我的麻烦。《1号考查组》(花城出版社)出版后虽说太平了一阵子,可《1号专案组》(长征出版社)出版后,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
一天晚上,一个恐吓电话打到家里来了:“谁让你写的《1号专案组》?你写这个东西得了多少好处?…你还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说,我自己要写的,好处是有的,税后稿酬收入是8万多元。你是谁?他又问:“某某某给了你多少钱?”一听这话,我就知道打电话的是“八道岭”矿区煤业集团的人。我说,我没有拿某某某的一分钱。他又说:“缺钱花说一声,给你个百儿八十万花去!写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干啥哩?”我问:你那百儿八十万是哪里来的?是你自己的,还是公家的?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撂下了一句“你小心着”的话就扣上了电话。从此,隔三岔五的就能收到这些个无聊的骚扰电话。
我同时也收到了不少矿区干部群众的电话,他们让我帮忙,让省上领导把被贪官诈去、偷去、抢去、骗去之物还给他们。也收到了不少热心读者的电话,他们说,之所以喜欢我的作品,是因为我的作品不但真实感强烈,而且视角独特、场面宏大、情节曲折。
这个时候,我就感到很骄傲很自豪,我终于用我的笔写出了让读者喜欢、让好人振奋、坏人胆寒的文学作品!
我的“1号”系列作品中,《1号会议室》是政坛写真,反腐打黑。《1号考查组》则讲述的是一群为民请命的共产党人的动人故事。《1号专案组》关注的是国企改革、工人问题。《1号检察官》则写的是渎职犯罪。写了五年,还没有完成的70万字的《1号项目》,是一部反映三代西部人艰苦创业、开发大西部的英雄史,是一部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五十年创业史。…
我的创作,得到了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老师的深切关注“1号”系列的几部重点作品,雷达老师都亲自作序推荐,还为《1号会议室》写过评论文章。可以这么说,因为有雷达老师对甘肃作家的关心和支持,才有了今天甘肃文坛的繁荣景象。
省上领导和省文联、省作协、省文学院的领导非常关心我的文学创作,我有今天的点滴成绩,跟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同时,我的作品也得到了百花文艺出版社、花城出版社、长征出版社等数十家出版社的帮助。《南京日报》、《贵阳晚报》、《今日新报》、《兰州晨报》、《兰州晚报》等全国33家都市报连载了我的“1号”系列小说。所以,我的作品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