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由领导决定干部人选的办法,只有那么几个极少数人才有机会接触到领导,而大多数人都不在领导的视野当中,这些大多数干部即使再有才能,领导看不到。公推虽然扩大了领导的视野,但仍然局限在那几个人当中。也体现不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朱化民转过脸,对着贾士贞说:“问题是目前你的开公选拔制度算什么?请你不要忘了,我们是党管干部。首先用一张考卷把绝大部分干部拒之门外了,特别是领导信任的,了解的那些干部,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还改革什么?”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人类在不断文明,竞争是必不可少的,而竞争又是十分残酷的。因此,没有竞争,人类就永远不可能进步、发展。”贾士贞说。
这时,沉默了许久的常友连抬起头,慢慢拿起桌子上的香烟,扔一支给朱化民,又扔一支给贾士贞,不知是一种习惯动作,还是为了缓和三个人之间的气氛。常友连随后自己点着烟,说:“今天,我们并不是开会,我作为市委书记,老朱作为政工副书记,士贞作为市委组织部长,我们可以知无不言,大家都平心静气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常友连吸两口烟,脸上微微露出点笑容,接着说:“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中央还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都在探索,有些地方的一些做法受到中央的肯定,甚至被写入《干部任免条例》中去,比如任前公示。至于干部的推荐和选拔到底该怎么进行,尤其是最初的第一道程序。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比如我们现在需要两名副县长,这两名副县长的候选人怎么产生?由谁来提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想来想去,这个问题是刚才大家争论的核心,也是我们需要改革的关键所在。”常友连停了一会,目光在朱化民和贾士贞身上来回移动着,过了一会又说“过去的方法是,要么市委领导提名,要么市委组织部提名,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是县委向市委提名的,这几种方法,都是权力产生的,也是少数人的意志。或者说,只要市委书记、市委组织部长看中的人,无论群众认为好不好,都可能被选用。事实是我们过去都是这样做的。后来发展到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推荐。然而推荐的结果是什么,又起到多少作用,那种民主推荐的结果是保密的,只是极少数人掌握的,这里面的文章,我不说,你们也都明白。何况那种公推也只是部分干部选拔的试验,所以干部的选拔、任用,还是沿用老办法。刚才你们两位所说的公推和考试,都是一大进步,大家的目的很明确,希望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更合理,更加符合民意,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只是目前,我们如何过渡,如何引导大家逐步适应新的形势。”
朱化民说:“常书记,这些我并不否认,而是今后市委常委就因此没有研究干部的职能了吗?有些岗位急需配备干部,难道都必须等待那么多繁琐的程序吗?还有像程秘书这样的领导身边工作的同志文化考试过不了关,就永远不能提拔任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