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和尺度,力求实现城市整体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最优结合。再者,就经营效益讲,政府经营是不计成本的,这样的效益又怎么算得清楚?同志们,也许有的同志会觉得我的发言太学究气,是就理论探讨理论的。其实不然,我认为,这既是个理论问题,又是个实践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我们在工作中就要走弯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巨大损失。省委是全省的‘统帅部’,我们这些人肩负的责任,要求我们必须是马列主义理论家,必须有清楚的政治头脑…”
曹仲伯的发言结束后,会场上一时沉默了下来,出现了少有的冷场。这在以往的省委常委会中,是绝无仅有的。
“兴邦书记,我请求发言。”郭醒世静默了一会儿,觉得有必要申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曹仲伯对“经营城市”观点的指责,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从理论上彻底否定他,进而抹杀他的政绩,对他予以致命一击。郭醒世不会坐以待毙,他一定要奋起反击。
钟兴邦见郭醒世要求发言,便点头同意了。
“同志们,大家都了解我郭醒世,我确实文化程度不高,如今在仕途,大学学历实在微不足道。所以,我始终认为自己是草根学历,草根干部。理论功底嘛,也谈不上有多高多深。我是在实干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摸索前进的。经营城市的理论,在国内市长中,是我先提出来的。对于这一点,我不想隐瞒,也没有必要回避。但是,说实话,这一理论不是我发明的。城市能不能经营?答案是肯定的,也是被实践证明完全可行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城市必须经营。也许是理念的差别,也许是我们长时间处于农业社会,总之,我们的城市经营理念不如西方。记得多年前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英国人在规划一片城区时,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走在前面。排水系统最先建设,而且空间很大。随后的各类管线均可沿排水系统的墙壁而布,从而减少了后期的破坏。我们则不。我们的公共服务系统是跟在地面建设的后面,况且有许多更是远远落后于建设的进度。一个小区,居民已经入住多时了,各项服务设施还未到位。以至于今天你挖开路面处理排水,明天他又挖开处理供水,后天我再挖开处理管线…总之,我们的城市就像一个大拉链,谁都可以随便打开,从不考虑是否给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带来了不便。我就不明白了,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国家贫穷,花钱得有计划,有一分钱才办一分钱的事,在处理问题时难免留下后遗症,不得不今天建明天修。而今呢?今天的决策者恨不得这一任花光下一任的预算。为了政绩,怎样豪华怎样来,但为什么对公共设施的投入还是跟不上?为什么还是前面建后面挖呢?当然,这种情况不只是某地特有,这在我国应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一天不见挖沟反倒觉得不正常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建在地下的公共设施,人们看不见,显不出决策者的政绩;二是投资者舍不得投入,政府只好修修补补过日子;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城市经营理念不同,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真正建立在为居民着想这一点上,没有顾及人的利益,在城市建设上只注重物,却忽视了活生生的人。因此,我们的经营理念必须改变,要以人为出发点,首先考虑人的方便。只有如此,才可减少‘扒路军’的存在,才可以杜绝今天建明天挖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