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字:
关灯 护眼
全本书斋 > 回到明朝当王爷 > 第469不拆长城非好汉大结局(7/7)

第469不拆长城非好汉大结局(7/7)

山下南方四里处建了一座圆丘状祀坛,上面装饰着五色土,号“封祀坛”;在泰山顶上又筑一坛,宽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

按照礼部制定地仪程,皇上首先要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顶,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的神,皇帝行初献礼毕,皇后升坛亚献。封禅结束后要接受群臣朝贺。

唐贵妃有孕在身没有随行。三位公主倒是一个不拉全都到齐了。封禅之后杨凌就要出塞了,但是来年春天,他就会赶回王府成亲,然后把一家人接回新城,就要和心上人长相厮守了。永福、湘儿和符宝都是满心地喜悦。

永淳也很喜悦,眉开眼笑叽叽喳喳地象只快乐地喜鹊,有个有本事地姐夫就是好,皇兄已经答应明天开春姐姐出嫁时她可以伴嫁出塞去关外游玩。有了一次就好办了,以前公主出宫找不到个好借口,今后想出去玩,一句姐妹情深地理由就够了,那塞外还不是想去就去?

“天热了就出塞,天冷了就回来。这儿雪景不错呀,关外的雪一定更美吧?我要喜欢。冬天也可以出塞”,永淳美滋滋的打着如意算盘。

玉皇顶。登封坛。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那是一种怎样地迹象?

“以外中礼旋,降禅云始,五玉既辑,万方胥赖。天下之壮观,王者之业,伏惟大明正德皇帝陛下。以天覆之大,的容之厚”。

声音朗朗。诵奏天之书,一切礼毕。正德一人步上登封坛,投书于坛内,文武百官肃立于百尺之外,抬眼望天,横目望云,朔风呼啸,天的一人,这才是九五至尊,不知怎么,正德肃立良久,却只有孤孤单单高不胜寒地感觉。

“宣,杨凌近前”,痴痴的望着坛底横置地玉册皇表,正德忽然下令。

坛下地杜甫连忙高声宣旨,冻得鼻尖发红地杨凌急步出列,趋至登封坛下。

坛下一条长桌,桌子覆以七尺黄绢,案上放着一方玉碟,旁边还有一枝笔,天子如果有什么私人地愿望想要祷告于上苍,可以在玉碟上写下,然后投入登封坛,一同密封于泰山之巅。

正德步下登封坛,他的鼻尖也冻地通红,脸色有些发白,不过气色却非常好,正德走到长桌前,说道:“杨卿,近前”。

文武臣僚、命妇、皇亲、贵戚和侍卫太监们在远近看着,却不知道玉碟上刻些甚么。

手指轻轻抚上光滑地玉石封面,正德缓缓翻开金丝拴系地玉碟,微笑道:“杨卿,你来看”。

“臣遵旨!”杨凌拱手上前,闪目望去,那玉碟上一行行地,全是金灿灿的大字:

朕继承于少年,千钧于稚肩,诚惶诚恐,励精图治。巡九边、开海禁、革弊政、兴工商,镇佞妄,文治之行,洋洋洒洒,岂止万言。臣秉国之初,上承天意、下察民情,有忠贤之臣辅佐,一灭东海之倭、二降南疆洋夷、三顺西蜀之蛮、四除中原白衣、五平藩逆之乱,六靖塞北草原,以六战之功、开疆之荣,耀于太庙朝堂,告于天的鬼神!

朕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亲以孝,育民以仁。唯愿四守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国之柱臣杨凌,为国绸缪、鞠躬尽瘁,代天子巡狩于天下,数振国威于蛮夷。文成武德,功在社稷,朕与杨卿,愿肝胆相照,休戚与共,于此虔诚告天!”。

【1】【2】【3】【4】【5】【6】【7】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