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集中炮火向长城沿线的皖军猛轰一通,空军的攻击机也向前沿皖军抛下一阵阵炸弹,并不是的用机枪扫射皖军。我军的兵力是皖军的近两倍,因此皖军的多处阵地很快被攻占。
但是右翼的行动只是为了给敌人造成假象,由于地形的限制,通常认为北线更适合我军的进攻。但是,我军的方案是以在前线诱歼敌军主力为目的的,因此计划的目的就是尽量的把敌人引诱到前线,然后予以包围分割。徐树铮本来对我军疑神疑鬼,但是北线的压力显然让他觉得我军的主力长城一带,于是他不得不亲自出马,亲帅他的主力师立即开往长城,这样在人数上北线总算能够基本持平,我军也适时的放松压力。
日凌晨,就在沿河的东线定**的麻痹中,我军左翼的装甲集群开始发动进攻,他们的炮火力量要比北线厉害至少一倍还不止。定**所有的前线力量都已基本投入战斗,唯一可以调动的只有天津的鲁军一个师两个旅不足万人,不过当他们接到增援命令时,他们的驻地找到了空袭。这种从没有在东方出现过的作战方式给该部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当他们恢复秩序时已经到了7日晚,而这个时候,国民军右翼已经以绝对的优势力量突破了滦河防线。
日本唐山驻军最高长官冈村宁次大佐随即命令早已准备好的日军人员炸毁了唐山到山海关沿线的多处铁路。按照通常的思维,铁路的被毁很可能会大大的拖延我军的前进速度,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支部队不需要依靠铁路机动。徐树铮很快就发现他的前线部队的后路已经被包抄,当他企图突围时,他发现这实在是太困难了。皖军大部分士兵根本没听说过坦克和装甲车,当他们发现对面的部队被一层厚厚的装甲包裹着,他们的武器几乎不能起什么作用的时候引发的恐慌是不言而喻的。
结果在显然不过了,国民军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基本歼灭了皖军的主力9万人,其中死亡一万余人,伤三万余人,其余绝大部分被俘。内战中的中**队很容易投降,特别是在斗志全失的情况下,一直到很多年后,战场上的惶恐还深深的印在这些曾经是农民的士兵的心中。日本人大概对此是十分的震惊,国民军集结的兵力和快速的机动能力已经超过它们的想象。因为按照通常的估计,即使快速动员,铁路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结这么多的力量,要知道直隶、山东的铁路系统并不比同盟差。
吴佩孚接到我催促他进军直隶的消息后,大概再没什么犹豫了,尽管他似乎不大相信我就这么容易的把直隶就送给了他。吴佩孚也是做了不少的准备了的。他在豫北调集了三个师的主力共万余人,一个师在豫西,其余两个师在黄河以南配合赵绸防御安徽。而此时的关内也早已是剑拔弩张,一旦吴佩孚开战,直皖势必再次兵戎相见。在华南,由于南方政府同皖系的及日本的暧昧态度,湖北的军队大部分将不能威胁安徽,孙传芳的部队是唯一可以机动的部队,但是他既要照顾湖北,又要看着江西,也是分身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