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字:
关灯 护眼
全本书斋 > 荀子 > 子道(2/2)

子道(2/2)

又说:“仲由,记住吧!我告诉你。即使有了全国闻名的大力士的力气,也不能自己举起自己的,这不是没有力气,而是客观情势不许可。所以,君在家里行为不整饬,这是自己的罪过;在外名声不显扬,是朋友的罪过。所以,君在家就使自己的品行忠诚厚外就和贤能的人朋友。如果能够到这样的话,怎么会没有孝顺的名声呢?”

小步快走而,把这件事告诉给贡说:“刚才,国君问我,说:‘儿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臣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问了三次而我不回答,你认为怎样?”贡说:“儿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了;臣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了。先生又能怎样回答他呢?”

来后,对贡说:“我以为先生没有什么不知,先生却偏偏有不知的。”贡说:“你问了什么呢?”路说:“我问:‘鲁国的大夫披熟绢为父母行周年祭祀时却在床上睡觉,这合乎礼制吗?’先生说:‘我不知。’”贡说:“我将给你去问问这件事。”

路问孔说:“君也有忧虑吗?”孔说:“君,在他还没有得到职位时,就会为自己修养自我兴;已经得到了职位之后,又会为自己有所作为而兴。因此,君有一辈的快乐,而没有一天的忧虑。小人嘛,当他还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就担忧得不到;已经得到了职位之后,又怕失去它。因此,小人有一辈的忧虑,而没有一天的快乐。”

路问孔说:“这里有个人,早起晚睡,耕地锄草栽植播,手脚都磨了老茧,以此来赡养自己的父母,却没有孝顺的名声,为什么呢?”

路穿整齐后去见孔,孔说:“仲由,这样衣冠楚楚的,为什么呢?从前长江发源于岷山,它开始来的时候,源小得只可以浮起酒杯,等到它到长江的渡时,如果不把船并在一起,不避开大风,就不能横渡过去了,这不是因为下游大的缘故么?现在你衣服已经穿得很庄重,脸上又神气十足,那么天下将有谁肯规劝你呢?”

说:“真是个小人,你不懂啊!从前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要有了四个敢于诤谏的大臣,那么疆界就不会被割削;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有了三个敢于诤谏的大臣,那么国家政权就不会危险;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有了两个诤谏的大臣,那么宗庙就不会毁灭。父亲有了诤谏的儿,就不会不合礼制的事;士人有了诤谏的朋友,就不会不合义的事。所以,儿一味听从父亲,怎能说这儿是孝顺?臣一味听从君主,怎能说这臣是忠贞?清楚了听从的是什么才可以叫孝顺、叫忠贞。”

时仍能不丧失对父母的,如果不是仁德之人是不能到的。《诗经》上说:“孝之孝无穷尽。”说的就是这个理。

贡问孔说:“披熟绢为父母行周年祭祀时却在床上睡觉,这合乎礼制吗?”孔说:“不合礼。”

路问孔说:“鲁国的大夫披熟绢为父母行周年祭祀时却在床上睡觉,这合乎礼制吗?”孔说:“我不知。”

路曰:“现在有的人并没有举止不恭敬、说话不谦虚、脸不温顺这三行为,那为什么会没有孝顺的名声呢?想来大概是他所的朋友不是个仁德之人吧!”

来,对路说:“你说先生有不知的事吗?先生却偏偏没有什么不知的。你问得不对啊。据礼制,住在这个城邑,就不非议辖这城邑的大夫。”

来。孔说:“端木赐啊!明智的人是怎样的?仁德的人是怎样的?”贡回答说:“明智的人能了解别人,仁德的人能护别人。”孔说:“你可以称为士君了。”

鲁哀公问孔说:“儿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臣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问了三次,孔不回答。

说:“想来大概是他举止不恭敬吧!或许是他说话不谦虚吧!或许是他脸不温顺吧!古代的人有句话说:‘给我穿啊给我吃啊,若不恭敬就不靠你。’”

来。孔说:“仲由!明智的人是怎样的?仁德的人是怎样的?”路回答说:“明智的人能使别人了解自己,仁德的人能使别人护自己。”孔说:“你可以称为士人了。”

路小步快走而,换了衣服再去,显得舒缓柔顺了。孔说:“仲由啊!你记住!我告诉你。在说话方面趾气扬的人往往夸夸其谈,在行动方面趾气扬的人总是自我炫耀。百般显示自己有知识和才能的人,是小人啊。所以,君了就说知,不知的就说不知,这是说话的要领;能够到的就说能到,不能够到的就说不到,这是行动的最准则。说话合乎要领就是明智,行动合乎准则就是仁德。既明智又有仁德,哪里还有不足之了呢?”

颜渊来。孔说:“颜回!明智的人是怎样的?仁德的人是怎样的?”颜渊回答说:“明智的人有自知之明,仁德的人能自尊自。”孔说:“你可以称为贤明君了。”

【1】【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NP)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