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鄩的这一指导方针,在当时贝、沧、邢、洺等州尚在梁军控制的情况下,无疑是较为切实可行的作战实施计划,倘若朱友贞能供应足够粮支援刘鄩固守莘县、待机击敌,那么,最后夺回魏州并不是不可能的。
在复杂多变的战争中,战双方的任何一方,要想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只有依据客观实际,适应敌情变化,不同情况采取不同作战原则和战法,才能达成此一“存己灭敌”之战略目的。
本篇以《变战》为题,旨在阐述因变制敌、灵活用兵的作战指导原则问题。它认为,指导作战的法则,最重要的是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而克敌制胜。
其后,梁末帝又多次派人促刘鄩
战,刘鄩无奈,只好亲率万人
攻晋军营阵,俘虏了不少晋兵。可是,不一会,李存勖率领大军赶到,刘鄩见晋军来势迅猛,便不战而退。其后梁晋双方又激战于故元城,梁军在晋王李存勖和大将李嗣源、李存审所
的奋力夹击之下,惨遭失败,刘鄩本人幸免南逃。
本篇正是基于此认识,及以《变战》为题揭示了“兵家之法,要在应变”这一
有普遍意义的军事原则。可以认为,这是贯穿《百战奇略》全书的重要思想
华。
用兵作战,必须先明敌情而后行动。敌情无变时,要等待其变化;敌情已变时,则须据新情况采取新的相应对策。辩证唯
主义认为,世间一切事
都是在不停顿的发展变化之中,而作为事
发展的特殊形式的人类战争,也不例外,它既没有一成不变的情况状态,也没有固定刻板的发展模式。
五代初期,后梁与晋(后唐前)争夺魏州之战,梁军所以败于晋军,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没能在作战实践中贯彻“要在应变”这一重要指导原则。当时,晋军已经
占魏州。梁军将领刘鄩
据晋军来势猛、兵力多,急于寻机同梁军决战的情况,采取了
守莘县、伺机破敌的作战方针,并请求梁末帝朱友贞供给其足够军粮,以实现其固守待机、持久制胜的战略计划。
的遵命喝了,有的则推辞未喝。这时,刘鄩大声说:“喝一杯黄河
都困难成这样,滔滔不尽的黄河
能把它一下喝完吗?”众将听后脸
骤变。这时,李存勖派兵迫近梁军营门挑战,刘鄩仍然
守不战。
解析
刘鄩迫于圣旨难违的压力,率军自莘县北至元城,突遭晋军前后夹击,结果七万梁军大
被歼,余众溃散,而刘鄩本人仅率数十骑兵仓皇南逃。显而易见,不从敌情实际
发,没能贯彻因变制敌的指导方针,这正是梁军作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对作战一窍不通的朱友贞不但不采纳刘鄩的正确建议,相反,却讥讽和指责刘鄩请求军粮是意在“疗饥”,而不是待机破敌。他不据敌情实际,全凭主观瞎指挥,竟在决战条件和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一而再、再而三地
令刘鄩
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