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秦河凉三州牧、平羌校尉、仇池公,遣露板驰告朝廷。 太祖诏曰:“近者校尉仇池公表虏纵逸,寇窃仇池,将士挫伤,民萌涂炭,眷言西 顾,矜慨在怀。杨文德世笃忠顺,诚感家国,纠率义徒,奄殄凶丑,锋旗所向,歼 溃无遗,氛昆澄清,蕃境宁一,念功惟事,良有欣嘉。便可遣使慰劳,宣示朝旨, 并敕梁州刺史申坦随宜应援。”又诏曰:“显录勋效,盖惟国典,施赏务速,无或 逾时。杨文德志气果到,文武兼全,乘机潜奋,殊功仍集,告捷归诚,献俘万里, 朝无暂土,树难自肃,休烈昭著,朕甚嘉焉。杨氏世祖西劳,方忠累叶,宜绍先绪, 膺受宠荣。可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平羌校尉、 北秦州刺史,封武都王。”任朏祖父岐,伯父祚,父综,并仕杨氏,为谘议从事中 郎。朏有志干,文德以为左司马。
文德既受朝命,进戍茄芦城。二十五年,为索虏所攻,奔于汉中。时世祖镇襄 阳,执文德归之于京师,以失守,免官,削爵土。二十七年,王师北讨,起文德为 辅国将军,率军自汉中西入,摇动汧、陇。文德宗人杨高率阴平、平武群氐,据唐 鲁桥以拒文德,文德水陆俱攻,大破之,众并奔散。高遁走奔羌,文德追之至黎仰 岭,高单身投羌仇阿弱家,追斩之,阴平、平武悉平。又遣文德伐啖提氐,不克, 梁州刺史刘秀之执送荆州,使文德从祖兄头戍茄芦。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文德 不同见杀,世祖追赠征虏将军、秦州刺史。
孝建二年,以保宗子元和为征虏将军,以头为辅国将军。元和继杨氏正统,群 氐欲相宗推,年小才弱,不能绥御所部,头母妻子弟并为索虏所执,头至诚奉顺, 无所顾怀。朝廷既不正元和号位,部落未有定主,雍州刺史王玄谟上表曰:“被敕 令臣遣使与杨元和、杨头相闻,并致信饷。即遣中军行参军吕智宗赍书并信等,亦 自遣使随智宗。及头语智宗,顷破家为国,母妻子弟并坠没虏中,不顾孝道,陈力 边捍,竭忠尽诚,未为朝廷所识。若以元和承统,宜授王爵;若以其年小未堪大任, 则应别有所委。顷来公私纷纭,华、戎交构,皆此之由。臣伏寻头元嘉以来,实有 忠诚于国,弃亲遗爱,诚在可嘉。氐、羌负远,又与虏咫尺,急之则反,缓之则怨。 观头使人言语,不敢便望仇池公,所希政在西秦州假节而已。如臣愚见,蕃捍汉川, 使无虑患,头实有力,四千户荒州,殆不足吝。元和小弱,若未可专委。复数年之 后,必堪嗣业,用之不难。若才用不称,则应归头。若茄芦不守,汉川亦无立理。” 上不许。其后立元和为武都王,治白水,不能自立,复走奔索虏。
元和从弟僧嗣,复自立,还戍茄芦,以为宁朔将军、仇池太守。太宗泰始二年, 诏曰:“僧嗣远守西疆,世笃忠款,宜加旌显,以甄义概。可冠军将军、北秦州刺 史、武都王,太守如故。”三年,加持节、都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进号征西将军、 校尉,刺史如故。僧嗣卒,从弟文度复自立。泰豫元年,以为龙骧将军、略阳太守, 封武都王,又改龙骧为宁朔将军。
后废帝元徽四年,加督北秦州诸军事、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将军如故。文 度遣弟龙骧将军文弘伐仇池,破戍兵于兰皋。顺帝升明元年,诏曰:“茂赏有章, 实昭国度,畴庸斯炳,载宣史册。督北秦州诸军事、宁朔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 刺史、武都王文度门乘辉宠,世荣边邑,忠果既亮,才劲兼彰。龙骧将军杨文弘肃 协成规,躬提桴鼓,申棱百顷,席卷兰皋,功烈之美,并足嘉叹,宜膺爵授,以酬 勋绪。文度可使持节、都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征西将军,刺史、校尉悉如故。文 弘辅国将军、略阳太守。”其年,虏破茄芦,文度见杀,追赠本官,加散骑常侍。 以文弘督北秦州诸军事、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袭封武都王,将军如故。退治武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