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年间历官宣城王友,司徒右长史。贼被平定后,前赴红堕,因而死在关西。
萧题字基盐,是王灯第八弟。小时聪慧,塞塞堕器重他,对他的疼爱胜过别的儿子。七岁时,封为空都题堡。丞五末年,按王子封官的规制授给事中。天监初年,爵位降为子爵。累经升迁任安西外兵,仁威记室参军,司徒主簿,太尉录事。萧题容貌出众,身高八尺。好学,擅长写文章。曾着《鸿序赋》,尚书令沈约见而称赞说:“可以说有明道的高尚情致,舆《幽通赋》是同一流的。”又采集众家《后漠》,考正之间的异同,成为一家流派。又启奏编撰《齐史》,书撰成,上表奏闻,诏令交付秘阁收藏。累经升遥任太子中舍人,建尘令,邵陵王友,旦盐尹丞,中书郎,守宗正卿。出任堕川内史,还京师授黄门郎。中大通二年,迁任长兼侍中。高祖极爱子显有才华,又很欣赏他的容止谈吐,每当在御筵陪坐时,特别回视向他询问。曾从容对子显说:“我编撰《通史》,此书若编成,其他史书就可废弃。”王题对答说:“住星彰明《易》道,废弃了《八索》,叙述职方,槟除了《九丘》,皇上的编制与此符同,盛大的著作又在今日出现。”时人认为这是很巧妙的对答。三年,以本官领国子博士。直担编制经义时,没有设置学官,子颢任国子博士,上表设置助教一人,国子生十人。又启奏编撰直担的集子,及《普通北伐记》。遣年迁任国子祭酒,又加任侍中,在学问上不断阐述高担着的《五经义》。五年,迁任吏部尚书,侍中职务如故。
萧玺性格庄重而朴实,很恃负自己的才气。当他主掌选官时,见到九流宾客,不舆他们交言,衹是举扇一挥罢了,士大夫官绅私下都忌恨他。然而塞塞平素看重他的为人,还在束宫时,常招致舆他促膝共宴。子显曾起身去厕所,太宗对坐客说:“曾听说特异的人近来出现,今日始知是萧尚书。”他被看重就像这样。大同三年,出任仁威将军、呈璺太守,至郡没有几天,便去世了,时年四十九岁。诏令说:“仁威将军、吴兴郡太守子显,风度气韵高超出众,是皇族中最好的人才。封官授权不多久,忽然去世,使我心中悲伤。可追赠侍中、中书令。现在就可以哭悼。”安葬时请赐给他谧号,皇帝亲笔韶令说“恃才傲物,应给他谧号为骄”
子显曾经写了一篇《自序》,序大略说:“我任邵陵王友,有愧于回到京师,远思与前人相比,我就像楚国的唐勒、宋玉,汉朝的严助、邹阳。回想我的一生,极喜好诗文的辞藻,虽然没有成名,但心裹也已满足了。但像登高放眼远望,临水送别归人,风动的春晨,月明的秋夜,早来的鸿雁,初啼的黄莺,开花落叶,这样的景色呈现在眼前便情动于心中,每每不能控制自己。前世的贾谊、傅毅、崔驷、马融、邯郸淳、缪袭、路粹等人,都是因文章而显名的,所以我多次献上歌颂之:‘今日景色很美,卿能不写出富有文采的诗文。’诗写成后,又传来帝旨:‘可称作才子。,我退席后对人说:‘受到赞扬的恩惠,不是希望就可有的。逭与买谊相比怎样?恐怕他不能与我相等。’每有制作,很少去苦心构思,必须让灵感自来,不极力酝酿。年轻以来所写的诗赋,衹有《鸿序》一篇,体裁兼有多法,文笔运用多种,极受到喜好者的传颂,因此虚名轻易地远传。”子显的著作有《后漠书》一百卷,《齐书》六十卷,《普通北伐记》五卷,《贵俭传》三十卷,文集二十卷。
二子萧序、萧恺,并在年少时就知名。萧序,太清年间历官太子家令,中庶子,并掌管记。当侯景叛乱时,在城内去世。萧恺,初为国子生,对策成绩最佳,州襄又推举为秀才。起家任秘书郎,迁任太子中舍人,王府主簿,太子洗马,居父亲丧离职。服丧期满除服,再授太子洗马,迁任中舍人,并掌管记。累经升迁任宣城王文学,中书郎,太子家令,又掌管记。萧恺的才学声望,时论认为与其父相等,太宗在东宫时,早就召见接待他。当时中庶子谢嘏出守建安,在宣猷堂设宴饯行,并召见当时的才子赋诗,同用十五险韵,萧恺诗先写就,诗的文辞又很美。太宗舆湘东王令说:“王筠本就是写文章的老手,后辈有萧恺可称赞,确是位才子。”先前太学博士顾野王奉令撰写《玉篇》,太宗嫌他撰书详略不恰当,因萧恺博学,文字写得更好,便让他舆学士删改。迁任中庶子,未受任,徙任吏部郎。太清二年,迁任御史中丞。不久,侯景叛乱,萧恺在城内迁任侍中,不久在官任上去世,时年四十四岁。文集都亡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