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敬始以经业进,而博涉文史,雅有词笔,不爲醇儒。性 谦谨,未尝以才学矜物,接引后进,恂恂如也。每母忌日营斋, 必躬自洒扫,涕泣终日,士君子以笃行称之。十一年卒。有集 十卷行于世。
子德润,有父风,位中军吴兴王记室。
何之元,庐江灊人也。祖僧达,齐南台书侍御史。父法胜, 以行业闻。
之元幼好学,有才思,居丧过礼。梁天监末,司空袁昂表 荐之,因得召见。累迁信义令。其宗人敬容,位望隆重,频相 顾访,之元终不造焉。或问其故,之元曰:“昔楚人得宠于观 起,有马者皆亡。夫德薄任隆,必近覆败,吾恐不获其利而招 其祸。”识者以是称之。
侯景之乱,武陵王以太尉承制,授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 守。武陵王自成都举兵东下,之元与蜀中人庶抗表请无行,王 以爲沮衆,囚之元于舰中。及武陵兵败,之元从邵陵太守刘棻 之郡。俄而魏克江陵,刘棻卒,王琳召爲记室参军。及琳立萧 庄,署爲中书侍郎。王琳败,齐主以爲扬州别驾,所居即寿春 也。
及衆军北伐,湘州刺史始兴王叔陵遣功曹史柳咸齎书召之。 之元始与陈朝有隙,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 用”,遂随咸至湘州。再迁中卫府谘议参军。
及叔陵诛,之元乃屏绝人事,着梁典,起齐永元元年,迄 于琳遇获,七十五年行事,爲三十卷。
陈亡,移居常州之晋陵县。隋开皇十三年,卒于家。
徐伯阳字隐忍,东海人也。父僧权,梁东宫通事舍人,领 秘书,以善书知名。
伯阳敏而好学,善色养。家有史书,所读者近三千馀卷。 梁大同中,爲候官令,甚得人和。侯景之乱,至广州依萧勃。 勃平,还都。陈天嘉中,除司空侯安都府记室参军。太建初, 与中记室李爽、记室张正见、左户郎贺彻、学士阮卓、黄门郎 萧诠、三公郎王由礼、处士马枢、记室祖孙登、比部郎贺循、 长史刘删等爲文会友,后有蔡凝、刘助、陈暄、孔范亦预焉, 皆一时士也。游宴赋诗,动成卷轴。伯阳爲其集序,盛传于世。
后除镇北新安王府中记室参军,兼南徐州别驾,带东海郡 丞。鄱阳王爲江州刺史,伯阳常奉使造焉。王率府僚与伯阳登 匡岭置宴,酒酣,命笔赋剧韵三十,伯阳与祖孙登前成,王赐 以奴婢杂物。后除镇右新安王府谘议参军事。闻姊丧,发疾卒。
张正见字见赜,清河东武城人也。祖善之,魏散骑常侍、 勃海长乐二郡太守。父修礼,魏散骑侍郎,归梁,仍拜本职, 迁怀方太守。
正见幼好学,有清才。梁简文在东宫,正见年十三,献颂, 简文深赞赏之。梁元帝即位,爲彭泽令。属丧乱,避地匡俗山。 陈武帝受禅,正见还都。累迁尚书度支郎,撰史着士,卒。有 集十四卷,其五言尤善。
阮卓,陈留尉氏人也。祖诠,梁散骑侍郎。父问道,梁岳 阳王府记室参军。
卓幼聪敏,笃志经籍,尤工五言。性至孝,父随岳阳王出 镇江州,卒,卓时年十五,自都奔赴,水浆不入口者累日。载 柩还都,度彭蠡湖,中流遇疾风,船几没者数四,卓仰天悲号, 俄而风息,人以爲孝感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