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斋

字:
关灯 护眼
全本书斋 > 论语 > 颜渊篇(2/2)

颜渊篇(2/2)

樊迟陪着孔在舞雩台下散步,说:“请问怎样提品德修养?怎样改正自己的邪念?怎样辨别迷惑?”孔说:“问得好!先努力致力于事,然后才有所收获,不就是提品德了吗?检讨自己的邪念了吗?由于一时的气愤,就忘记了自的安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这不就是迷惑吗?”

季康担忧盗窃,问孔怎么办。孔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

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说:“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路说话没有不算数的时候。

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也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必须使诉讼的案件本不发生!”

成说:“君只要有好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仪式什么呢?”贡说:“真遗憾,夫您这样谈论君。一言既,驷难追。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都是同等重要的。去掉了的虎、豹,就如同去掉了的犬、羊一样。”

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通达?”孔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张答:“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孔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别人的话语,对察别人的脸,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的仁的样,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说“粮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说:“去掉军备。”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说:“去掉粮。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说:“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说:“选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来,见到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夏说:“这话说得多么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季康问孔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的人来成全有的人,怎么样?”孔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季康问孔如何治理国家。孔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呢?”

张问怎样才算是明智的。孔说:“像那样暗中挑拨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智的了。暗中挑拨的坏话和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有远见的了。”

说:“君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小人则与此相反。”

张问怎样提德修养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德修养平了。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正如《诗》所说的:)‘即使不是嫌贫富,也是喜新厌旧。’”

齐景公问孔如何治理国家。孔说:“君主的要像君的样的要像臣的样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的要像儿的样。”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不像,虽然有粮,我能吃得上吗?”

说:“君以文章学问来结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只要对待所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何愁没有兄弟呢?”

【1】【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空赋倾城色(NP)日常偷渡失败风吹不进(1V2)失败者(np)星际入侵(np)魔头的命根 (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