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士:能言善辩的人。
注释
君主不能没有德,没有
德大臣就会背叛;君主不能没有威势,没有威势就会丧失权力。大臣不能没有
德,没有
德就无法辅佐君主;大臣也不能没有威势,没有威势国家就会衰弱。但是大臣威势过了
则会害了自己。
《军势》:古代兵书,已失传。
不同。有智谋的人喜建功立业,勇敢的人喜
实现自己的志向,贪财的人追求利禄,愚鲁的人不惜
命。
据他们各自的特
来使用他们,这就是用人的微妙权术。《军势》上说:不要让能说会
的人谈论敌人的长
,因为这样会惑
人心。不要用仁厚的人
理财务,因为他会曲从于下属的要求而浪费钱财。《军势》上说:军中要禁绝巫祝,不准他们为将士们预测吉凶。《军势》上说:使用侠义之士不能靠钱财。所以,义士是不会替不仁不义的人去卖命的,明智的人是不会替昏聩的君主
谋划策的。
霸:指秋五霸,说法不一。
王:指三王,即夏、商、周三代的创始人夏禹、商汤、周武王(一说将周文王、周武王并为一王)。
势:威力。
所以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观察世的盛衰,衡量人事的得失,然后制定典章制度。所以诸侯辖二军,方伯辖三军,天
辖六军。世
了,叛逆便产生了。天
的德泽枯竭了,诸侯之间的结盟立誓、互相攻伐也就
现了。诸侯之间,势均力敌,谁也没有办法战胜对手,于是便争相延揽英雄豪杰,与之同好同恶,然后再运用权术。所以,不运筹谋划,是没有办法决嫌定疑的;不诡诈
奇,是没有办法破
平寇的;不秘密谋划,是没有办法取得成功的。
帝者:指传说中的五帝,说法不一。
驳:杂。
圣人能够察天之
,贤人能够取法地之理,智者能够以古为师。所以,《三略》一书,是为衰微的时代而作的。《上略》设置礼赏,辨识
雄,揭示成败之理。《中略》区分德行,明察权变。《下略》陈述
德,考察安危,说明残害贤人的罪过。所以,君主
通《上略》,就可以任用贤士、制服敌人了。君主
通《中略》,便可以驾御将帅,统领兵众了。君主
通《下略》,就可以明辨兴衰的
源,熟知治国的纲纪了。人臣
通《中略》,就可以成就功业,保全
家。
飞的鸟儿死完了,良弓就该收起来了。敌对的国家灭亡了,谋臣就该消灭了。所谓的消灭,并不是消灭他们的
,而是要削弱他们的威势,剥夺他们的权力。在朝廷上给他封赏,给他人臣中最
的爵位,以此来表彰他的功劳。封给他中原
沃的土地,以使他的家中富有。赏给他
女珍玩,使他心情愉悦。军队一旦编成,是无法仓促解散的。兵权一经授予,是无法
上收回的。战争结束,将帅班师,对于君主来说,这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以封爵为名削弱他的实力,要以封土为名剥夺他的兵权。这就是霸者统御将帅的方略。因此,霸者的行为,是驳杂而不纯的。保全国家,收罗英雄,就是《中略》所论的权变。历代
君主的,对此都是秘而不宣的。
诸侯二师,方伯三师、天六师:《周礼-夏官司
》:“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方伯,商、周时一方诸侯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