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古代的胎教
古代的胎教
七十五回一开篇就有一通关于胎教的议论。
有如吴月娘者,虽有此报,平日好善看经,礼佛布施,不应今此shen怀六甲,而听此经法。人生贫富、寿夭、贤愚,虽蒙父母受气成胎中来,还要怀妊之时,有所应召。古人妊娘怀yun,不侧坐、不偃卧、不听yin声、不视邪色,常玩弄诗书金玉异物,常令瞽者诵古词,后日生子女,必端正俊美,chang大聪慧。此文王胎教之法也。今吴月娘怀yun,不宜令僧尼宣卷,听其生死lun回之说,后来感得一尊古佛出世,投胎夺舍,日后被其幻化而去,不得承受家缘,盖可惜哉!
这里指的吴月娘在怀yun时听三个姑子宣《黄氏女卷》,后来孝哥儿出生,chang成一十五岁,果然出家投佛,西门庆庞大的产业让原本是家里nu才的玳安继承。孝哥儿难dao真的在母亲月娘肚子里听到了三个师傅宣讲佛经,直到成年后要投shen佛门?
孝哥儿这个人物是西门庆的前生,也是月娘信佛的果子。因为西门庆前生作孽太多,今世要皈依佛门,一心念经信佛,行善积德。从医学角度来看,孝哥儿又是胎教的果子,他在胎儿时期就听了太多的佛音,直至他接受感应,循dao而去。书里关于胎教的一番言论,让人似曾相识,似乎在其它地方也见过;书里还提到了“文王胎教之法”,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南宋著名医学家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中有《娠子论》:
子在腹中,随母听闻。自妊娠之后,则须行坐端严,xing情和悦,常chu1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讲读诗书,陈礼说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观恶事。如此,则生男女福寿敦厚,忠孝贤明。不然,则男女既生,则多鄙贱不寿而愚,此所谓因外象而内感也。昔太王娠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谈恶言,世传胎教之dao,是谓此也。
两chu1都以文王为例论证胎教,这里说到的是一段西周的历史。太任是挚君之女,嫁给周王季历。太任端庄娴淑、德xing和美。她怀yun之时,目不视邪,耳不听yin,口不言恶,加之天生的聪慧优雅,成功地诞生了一代英主周文王。她这位英雄的母亲后来成为女xing的楷模、男人的向往,“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尊她为实践胎教之母。这段典故被引入医书,历代文献都以此为例,记载连绵不绝。
中国人对胎教的认识很早,这bu分内容明确地记录于医学书籍,散见于历史的各个朝代。隋朝《诸病源候论》、唐朝《dong玄子》、南宋《妇人大全良方》、元朝《三元延寿参赞书》等书中都有这方面的专论,特别是《妇人大全良方》中有专门《论胎教》一节,可见讨论之jing1微。仔细检索梳理,我们发现中医关于胎教的观点大ti都离不开以上几句话的范围,可以看出其中明显的继承相因关系。这不奇怪,许多中医古籍实际上都是编撰辑要,是收集了前人的书目、又加上了自己的bu分观点综合而成。对胎教的讨论,包括文王的例子,陈陈相因的多,独创或补充的少,所以我们今天所见,各chu1表述略有差异,而基本意思相同。平心而论,这显然与现代胎教的内容还大有差距。
现代医学中的胎教是在二十世纪才发展起来的。1905年美国一位学者发现大月份胎儿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