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兵团新任司令员杨勇、政委王平决定以现在指挥的60军、67军、68军、54军及新调20兵团指挥的21军,在金城以南牙沈里至北汉江之间22公里地段发起攻。
我于1952年8月转第5师,碰上了这场战斗。至今对很多事情还记忆犹新。譬如,白天无法走
堑壕,一
就会遭枪击;炮击和地雷顷刻之间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调
决收复失地等等。当时工兵比步兵更加辛苦,修筑工事时遭炮击而牺牲的很多,
急时还同步兵一样参加战斗。战斗期间连日
雨,使人们行动受到很大**。战斗中通信混杂,炮声和杂音觉得无法听清,请求炮火支援也很难,往往只能放弃请求,用手榴弹,轻火
作战。撤退时,敌人先到了伏至
,堵住了我们的退路,但敌人不多,被我们突破。当时到
是我们自行破坏装备的爆炸声,一片混
,加上北汉江桥被毁,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
***接到彭德怀的电报后,当即复电,表示同意:“再歼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我们接到撤退命令,赶到北汉江东岸时,桥已被破坏,士兵们下江
,秩序大
。后来,我们到甘雨里才重新集结。
“联合**”指挥官克拉克听到李承晚表态和行动,两手一摊,耸了耸肩,无奈地说:“让中**队教训一下南朝鲜军队吧!”
***当即指示:“我们必须在行动上有重大表示方能合形势,给敌方以充分压力,使类似事件不敢再度发生,并便于我方掌握主动。”
就这样,60军继大潜伏而一举
原本准备签停战协议的彭德怀,说:“这个李承晚不识好歹,再给他颜
看看是完成应该的。”并电报***:“
据目前情况,停战签字须推迟至月底比较有利,为加
敌人内
矛盾,拟再给李承晚军以打击,再消灭李承晚军1。5万人。”
第35团搜索排排长郑海荣在1966年10月18日回忆这场战争,更为直截了当:
对于南朝鲜军官兵的切夫之痛,李承晚没有半察。当中朝联合司令
准备认真执行停战协议在6月15日发
从16日0时起,各
队一律停止主动向敌人
攻的命令后,李承晚开始铤而走险。他公然违背全世界
好和平人民的意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于6月17日
夜,在南朝鲜的沧山、
山、釜山、尚武台4个俘虏营,以“就地释放”为名,
行扣留了2。5万名朝鲜人民军俘虏人员,并把他们押送到南朝鲜军训练中心,
行编
南朝鲜军队中去。
志愿军领导决定,全线组织攻,狠狠打击李承晚的南朝鲜军。当然,打击的主要方向确定在20兵团。
李承晚之所以这样,是“王八吃秤砣——铁心了”要将战争打到底。他公开
呼“向鸭绿江
行一次全面的军事
攻”“必要时单独作战”
往第一线。敌人炮火之猛烈,简直使我们没有立足之地。攻击前,各班战斗署时,再三
调要夺回
地。但总是在离山
不远的地方遭到敌人
叉火力的阻击和敌人的反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局更加对我不利,两三天的战斗使我们损失一半兵力。另外,一到晚上,敌人就来偷袭,无法睡觉,日夜作战十分疲劳,我们营执行攻击最险峻的973
地南侧任务。由于地势不利,只要侧方被突破,我们就会陷
包围之中。加上天气不好,不是下雨就是下雾,很难把握敌情,而敌人则往往在这个时候袭击我们。作为下级军官很难判断当时情况,但我认为与其急忙反击,不如掌握准确情报,
行充分研究,拿
对策,然后再反击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