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待遇比在匈牙利好,而罗尼亚当局为讲德语的居民提供的条件,也比为讲
扎尔语的居民提供的条件有利。最后一
是希特勒不喜
匈牙利社会中仍然
行的贵族习气。由于墨索里尼自命为支持
扎尔人修改条约的主要靠山,故而特兰西瓦尼亚问题已经不止一次使轴心国的工作不能顺利
行。
匈牙利人对泛德意志主义的野心是熟悉的,同时他们几乎也有理由要
烈反对俄国。自从苏联占领波兰南
而与匈牙利接壤以后,匈牙利首相捷列基特别害怕俄国的压力。因此,在1939-1940年的那个冬天,当齐亚诺于12月16日向意大利议院发表演说表明意大利的中立以反布尔什维克主义为原则时,这
中立就使罗
和布达佩斯或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两国甚至还讨论了将圣斯
芬王冠授与奥斯塔公爵的可能
。1940年1月6-7日,齐亚诺在威尼斯会见了匈牙利外相恰基,当时恰基
示了表明匈牙利在领土方面的最
要求和最低要求的两幅地图。最
要求是要占领拥有四百二十万人
的七万八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一半是罗
尼亚人,百分之十是德意志人。最低要求是要占领拥有二百七十万人
的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
扎尔人和罗
尼亚人在人数上大致是相等的,在任何情况下,匈牙利人都要求占有特兰西瓦尼亚东南角的
克莱尔兹地区的这三个县。恰基
决认为,这是要防止在匈牙利发生“箭十字”暴动的最低条件;这个要求比匈牙利在翌年夏天实际获得的领土只稍微多一些。由于匈牙利不想削弱罗
尼亚对抗苏联的力量,恰基表示,如果罗
尼亚人准备对苏联的
攻
行抵抗,他愿意采取友好的中立态度,可是,如果罗
尼亚人不经一战就将领土割让给苏联或保加利亚,那么,匈牙利将自行采取行动。在这以前二周,罗
尼亚人曾向意大利政府呼吁,要求它阻止匈牙利在罗
尼亚背后
行威胁,因为这
法有可能迫使布加勒斯特屈从俄国同时提
的要求。
罗尼亚的那些不幸的统治者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德俄两国的修好有可能使波兰也使他们本国遭到瓜分的危险。罗
尼亚发觉自己面临双重危险:俄国正对它的东
和北
各省虎视耽耽,而德国则“不动声
地”垂涎着所有其余地方。一旦波兰被击溃后,罗
尼亚人就时刻准备着俄国向他们提
割让比萨拉比亚的要求。象罗
尼亚外相加芬库这样的人心里非常明白,比萨拉比亚问题就是争夺多瑙河河
的问题,它同海峡问题只有一步之差。在罗
尼亚这个多瑙河
黑海的地方,再善于投机取巧也无法防止希特勒同斯大林发生冲突。
当波将金(当时的苏联副外人民委员)于1939年5月访问
尔
时,他采用李维诺夫的态度以笑脸对待
尔
协约国,但是8月23日以后,苏联对罗
尼亚的态度变得冷淡了,并且带着威胁。德国驻布加勒斯特公使馆机
地利用了这
变化。公使馆的官员说:“只有我们才能保护你们不吃我们的朋友斯大林的亏,同我们
朋友吧,把汽油放
来吧。”这样,就象加芬库所写的那样,俄国人驱使罗
尼亚,而德国人则诱使罗
尼亚参加了轴心国集团。与此同时,英国驻布加勒斯
战争爆发以来,罗尼亚在经济上的价值自然而然地上升了,但是在政治上,由于它在9月17日准许那些被打败的波兰领导人在它的国土上避难,因而它在希特勒
中的价值下降了。由于同波兰有盟约关系,罗
尼亚这样
是它最起码的义务,但是这件事也促使它在外
上作好把比萨拉比亚
给苏联和把多布罗加南
给保加利亚的准备。可是,如果德国将同意罗
尼亚把这些领土割让的话,那么,倘若它对匈牙利的领土要求仍然置若罔闻,那就未免太会引起反
了。固然,
扎尔人也
情地收容了许多地位较低的波兰难民;但另一方面,来自匈牙利的粮
供应,即使不象罗
尼亚的汽油那样
有决定
的意义,也是必不可少的,再说,德**队随时有可能需要使用匈牙利的铁路,因此希特勒不想过于鲁莽从事而与匈牙利结怨。如果说,德国和罗
尼亚在1939年
季达成了一项极为令人满意的经济协定,那么,在这之前,匈牙利已经决定支持轴心国的一项政策,还加
了**产国际公约,而接着罗
尼亚却接受了法英两国的保证。还应当再指
一
,德国的民情——不论是真是假——是亲
扎尔人的,因为匈牙利人同样也吃过1919年和约的苦
。